歼10战机首席试飞员雷强:为圆强军梦而奋飞(3)
十年磨一剑一飞惊天,他的梦想是为中国空军的历史性跨越与腾飞加力添翼
在世界航空史上,从二代机向三代机是一个大跨越,它所带来的是理念、思想和技术上的巨大革命,特别是对试飞来说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对试飞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上飞机飞行,而且还要全程参与到飞机的研制工作中去。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第三代新型战机歼-10。雷强作为试飞小组成员,从设计阶段介入一直到首飞,整整10年时间。
这10年里,他们和科研人员一起,攻克了歼-10飞机上百个技术难题,取得了几十项科研成果,为这型飞机的成功和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子,也在世界航空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98年3月23日,终于迎来了首飞的日子。
一般来说,新机研制时采用新品率通常只有30%,作为跨代飞机,歼-10却承载着60%以上的高新技术。新品率越高,风险性越大。当时,90%以上的人都认为这架飞机飞不回来。雷强问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你心里有多少把握?宋文骢院士说:“雷子,你飞我心里就有底了”。
雷强心里暗想,这个时候,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也要上。塔台距离歼-10战机只有200多米。那天,他穿着特制的桔红色飞行服走向战机,但他感觉这200米的路是那样漫长和灼热。陪同雷强的大队政委看他满脸通红,关切地问他:“要不要量量血压?”雷强没有吱声。政委拉过雷强的胳膊把了一下脉搏,竟然跳到了150多。
当他终于走完这200多米,跨进座舱,看到在送行的人群中,试飞局局长带着满脸泪水向我挥手致意。说起当时的感觉,雷强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在我飞行前流泪!当座舱盖关闭的那一刻,我一下子变得非常镇定,只想着把飞机稳稳地飞回去。”雷强暗暗下决心,能首飞这种“国宝”级新型飞机,是一生的光荣,就是缺胳膊断腿,也一定要把它飞回来!
20分钟,一次完美的飞行过程,对于个人来说,是那样短暂;但对于现场的科研人员来说,却是那样的漫长和焦灼;对于中国航空事业来说,却是那样的宝贵和值得纪念。当这架浸透了中国千千万万航空人心血和汗水的飞机终于平安落地,那一刻,现场欢腾了。
喜极而泣,想一想10年来我们付出的艰辛,想一想科研人员从年富力强到满头银发,雷强也流下了平生第一次幸福的泪水。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行,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研制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机,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中力量建设从此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此后两年多,雷强先后试飞歼-10近400架次,创造了歼-10试飞定型的10项纪录,还成功处置数十起重大特情。如今,歼-10已成为空军的主战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