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航空科研领先亚洲 歼-10令美智库紧张(2)
研发历经20多年
有关歼—10研发的消息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流传,进入新世纪,非官方的歼—10照片在网络上不断曝光,但直到2006年12月2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才正式证实其存在。
2007年新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外发布歼—10批量列装部队并形成战斗力的消息。不久之后,歼—10在 2008年珠海航展上高调亮相。接着,歼—10编队出现在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式上。一时间网络上出现“有了歼—10,中国空军跃进20年”的言论。
据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介绍,中国过去研制的歼—5、歼—6、歼—7系列战斗机,分别是苏联时代的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的本土化版本,作战功能单一,而且空战机动性也受到很大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研制的歼—8战斗机被认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大主要成就,但也没有摆脱米格—21的影子。为此,中国航空工业以“10号工程”的名义启动了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经过长达近20年的刻苦攻关,终于打造出今天闻名遐迩的歼—10。
歼—10由擅长轻型战斗机设计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完成。日本《航空爱好者》曾刊文称,歼—10的外形与许多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研制的所谓“三代半”战斗机类似,强调近距格斗、突出争夺制空权任务。在机体设计上,歼—10采用鸭式布局,利于隐身和提高内部油箱的容量,进气道位于机腹部,这种布局可以大大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
歼—10的动力系统采用俄罗斯提供的AL—31FN涡扇发动机。歼—10的正常起飞重量大致在10到11吨之间.歼—10不仅可以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还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有足够的推力来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