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强国梦:中国应该且有必要超过美国(2)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衡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三条标准: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时间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长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所以,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
中国超越美国根本上还是中国道路超过了美国道路,超越了所谓“历史终结论”与“华盛顿共识”。
这就是邓小平所提出的中国道路的基本思路,全面创新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赶超最发达、最强大的美国;全面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更普遍、更高、更切实的人民民主;全面创新社会主义教育科技制度,造就比美国更多、更优秀、更宏大的人才队伍。
后来邓小平非常自信地讲:“到那个时候(指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引者注),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了。”
中国为何能够挑战世界头号强国?中国的制度优势何在?回答这个问题乃是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的国家,因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的国家。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组织能力主要表现为:
第一,从基层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把中国现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整合起来,为中国的发展所用,为人民所用。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曾把小农比喻成土豆,是不能聚集起来的马铃薯;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所谓“土豆”聚集起来了,造成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样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二,坚持群众路线,立足基层,进行民主决策的能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尤其表现为其决策机制的优越性,表现为决策机制的基础是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决策要不断地接受群众和实践的检验。当今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在中央与基层群众之间运行的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制,连“历史终结论”的倡导者福山也不得不承认, 2009年,在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远比美国更高,尽管他一直否定共产党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众所周知,奥巴马总统2009年刚上台时,便提出了雄心万丈的医改计划:为实现美国人人享有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原则,医疗改革刻不容缓,不可耽搁,不能再拖一年。戏剧性的是,尽管2010年3月23日奥巴马即签署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法案,但是两年即将过去,这一法案的推行不但步履维艰,更随时有流产的可能。这是因为,联邦与州之间的制衡,党派政治的杯葛与扯皮,利益集团的游说,使得美国政府已经被地方利益、党派利益、既得利益所俘获,从而使美国陷入了医改僵局。可悲的是,2011年1月美国国会以245票对189票,通过了废除奥巴马医改立法的议案,目前美国有26个州向联邦地方法院提出上诉反对医改法案,接下来,美国联邦政府将向申诉法庭提出申诉,最后还需要上联邦最高法庭进行裁决,医改法案前景堪忧。
高铁的建设情况也是如此。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在25年之内建成覆盖美国80%人口的高铁网络。2011年2月初,副总统拜登也宣布了斥资530亿美元的全美高速铁路的计划,但是,随后美国佛罗里达等三大州公开反对联邦政府的补贴,而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计划建设中的高铁的联邦财政补贴可能进一步缩水,美国的高铁建设计划很可能就要胎死腹中。今天,中国的“两高”,即中国高速公路和高铁已经超越美国,它对世界的震撼,其经济、科技、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当年苏联超过美国率先发射人造卫星。
第三,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执行能力。长远的战略和发展规划如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以实施,对于各地条件差异非常大的中国而言,自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政府、人大、政协等国家机构体系之外,纪律严明的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成为贯彻国家战略意图、执行中央政策、确保战略实施的强有力保证。由于有中国共产党作为各级政府、各个国家机构的核心领导力量,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时刻清醒地把屁股坐在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一边,方才保证了各机构、各地区朝着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前进。
对于共产党人通过坚定的实践,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也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中国制定的目标非常具有挑战性,绝非轻而易举就可完成。但是,中国是个‘言必行’的国家。中国的情况是,一旦制定了目标,它就会信守承诺,直至最后实现目标。而在我们的政治文化里(指西方的政治文化——引者注),确定目标有时就是表达一种大体上的愿望而已。”
布莱尔一举说中了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的要害,在基督教文化中,理想仅仅是理想,这就意味着它仅仅停留在彼岸世界,甚至可以流于政客们竞选时愚弄选民的大言不惭,而这就是对什么是民粹主义的准确定义。对于那些怀着各种用心指责我们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陷入民粹主义的人们来说,他们对民粹主义的真正内涵不甚了了。
第四,在实践中不断调适的战术能力。路线问题解决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战略问题解决之后,战术问题就成为关键。所谓战术,就是机动灵活地适应新情况、新挑战的能力。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改革的一个基本理论与方法。毛泽东同志1937年便提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陈云同志在1980年也指出,“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在1984年他又重申“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要使改革有利于经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改革之“河”的对岸,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观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石头”的标准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根据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确定改革的力度,选择、调整改革的战术、策略、步骤,在经济学上,这称为“试错法”,在中国的实践中,这称为“试点法”,即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或个别产业、个别行业率先试点,看到效果、取得经验后,方才作为正式制度进行整体推广。每一步选择,都取决于前一步或前几步的选择与结果,这就是博弈论思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