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毛泽东不寻常“9月9日”:秋收起义死里逃生(9)
1956年9月9日前后,全身心投入筹备八大,并着重多次认真修改审定《政治报告》
1956年9月9日,毛泽东用心修改关于党发展方向的八大《政治报告》。
从8月上旬到9月14日,毛泽东对《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倾注了极大心血,多次逐字逐句认真推敲和反复修改。在保存下来的80 多份修改稿中,经他修改的就有21 份。
到8月22日,刘少奇提交给七届七中全会讨论修改的《政治报告》文稿仍然长达9万多字,离毛泽东提出的缩减到3万字的目标差距还很大。此后,毛泽东会同周恩来、陈云、张闻天等继续反复修改。9月初,报告起草委员会根据多方面的意见,对社会主义建设部分再次修改调整。
这一个时期,周恩来正忙于《关于“二五”计划建议的报告》的起草和修改,但由于责任重大,从9月6日起也参与进行《政治报告》的修改工作。
7日晨,毛泽东派人将《政治报告》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两部分,送去给周恩来修改,并在信中说:“政治报告头几部分修改了以后,请你继续修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部分。这几部分今天一定要修改完毕,今晚一定要交付交翻译,否则就来不及了。”8日,周恩来改完这两部分,立即送毛泽东过目。上午,毛泽东转送刘少奇,并在周恩来改稿上批示:“恩来同志的改本送上,我看改处均可用。如你同意,请饬人将改处准确地抄在一个本子上,和你我改的合在一起,立即付印,付翻译。”类似的来往信件和批示还有不少,都是毛泽东同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平等磋商、共同修改审定《政治报告》的见证。
毛泽东对《政治报告》最重要的修改,主要在如下几处:一是关于党的中心任务。经毛泽东的认真推敲和斟酌后表述更为精确到位:“就是要依靠业已组织起来的勤劳勇敢的六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来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工作,以便迅速克服我国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状态,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富裕起来。” 二是看了原文的某段话感到没点出问题的实质原因,便在一旁批注道:“要讲一讲理由:即为了不要个人突出。”本着这个精神,“党的领导”一节中加强了关于贯彻执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扩大党内民主的论述,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把防止对于个人的神化作为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三是在修改“国家的政治生活”一节时,加写了两段十分重要的话:“解放台湾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
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则,昭示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四是对“国际关系”一节反复作了修改。曾加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支持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我国政府和人民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今后还应当做更多的工作,争取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使它们更加发展,以有利于世界的持久和平,也就有利于我国的建设。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
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要做到的。”这段重要思想,在修改定稿后的《政治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发挥。
与此同时,8月22日、9月8日和13日,毛泽东先后在中南海勤政殿、怀仁堂主持召开七届七中全会第一、二、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提交八大的重要文件,对大会的有关事项作出决定。
在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先讲了一下文件准备情况和中央委员、候补委员预选情况。会议对《政治报告》和其他几个文件进行讨论后,基本通过。
在谈到八大文件的修改过程时,毛泽东说:“第一次推翻你的,第二次推翻他的,推翻过来,推翻过去,这也说明我们是有民主的。不管什么人写的文件,你的道理对就写你的,完全是讲道理的,不讲什么人,对事不对人。”八大预备会议也从8月30日至9月12日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讲话。在对会议议程作了说明后,就八大的目的和宗旨、继承党的传统、中央委员会的选举、经济建设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七届七中全会和八大预备会议,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先后结束,为9月15日至27日顺利召开八大作了各方面的准备。
重中之重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