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印度欲借烈火5导弹谋求与中国战略平等对话

2013年09月18日 15: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印度“烈火-5”导弹15日顺利发射升空

  据中国之声国防时空《央广军情观察》9月17日报道,印度15日早晨成功试射远程弹道导弹“烈火-5”,这也是两年内印度再次试射这一型导弹。当天,印度各大媒体纷纷刊文称这是“巨大胜利”,渲染该导弹的射程能够抵达中国腹地乃至欧洲。此外射程更远、可携带多枚核弹头的“烈火-6”洲际导弹也在研制中。那么,印度为何如此热衷于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举国狂欢高调炫耀“烈火-5”的背后又暗藏何种深意?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

  印度再次试射烈火-5收获新突破

  去年4月,印度首次成功试射“烈火-5”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称它是“精确命中目标”。杜文龙认为,与去年相比,印度此次试射“烈火-5”有新的突破。

  杜文龙分析,印度此次试射“烈火-5”,主要目的是要进一步验证它的技术成熟度。这次试射的“烈火-5”和去年试射的一样,都是3个弹头,但与去年发射的“烈火-5”相比,突防能力更强,毁伤能力更大。

  在这次试验活动中,印度对多弹头的“烈火-5”进行了技术验证和核实,同时对其作战潜力、技术潜力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以便在今后列装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次试射成功后,印度以后如果将“烈火—5”列装部队,单弹头和多弹头就可以同时装备。

  印度欲借“烈火-5”谋求与中国进行战略平等对话

  很多印度媒体渲染“烈火-5”导弹“剑指中国”,称它是中国杀手。对此,杜文龙认为,印度欲借“烈火-5”谋求与中国进行战略平等对话。

  杜文龙分析,目前,从“烈火-5”的射程看,的确能够把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全部覆盖,特别是几个标志性的地点。比如,北京、上海,包括中国的哈尔滨。按照印度目前核弹头的制造能力来说,单弹头的核当量就能够达到5000万吨。印度一旦用于军事打击,尤其在末段再进行一些变轨、突防等技术设置,无论是“烈火-5”的毁伤能力、突防能力还是射程,都能够对中国的重要战略目标构成极大的威胁。

  具有这种强大的威慑力,对于印度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大国的标志,也是跟中国在核武领域进行竞争的前提条件。就目前来说,印度国内的确有一些人希望用这种导弹,与中国进行所谓的战略平等对话。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印度媒体为何对“烈火-5”的再次试射成功,感到欣喜若狂。

  印度看重“烈火-5”,力争跻身军事大国

  “烈火-5”再次试射成功令印度举国狂欢,杜文龙认为,印度之所以会有如此表现,是它想借重“烈火-5”,跻身军事大国。

  杜文龙分析,印度一直想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型与过渡,因此,印度需要具备一些标志性的举动。比如,它已经拥有国产的航空母舰、核潜艇,现在又有了陆基“烈火”导弹。而烈火导弹是一种洲际导弹,这是一个军事大国最起码的标志,所以,印度急需在战略武器和战略打击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自己感觉,一旦有了战略打击能力,就可以跻身为世界军事实力排名第五或者第六、亚洲第二的国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印度对成功试射“烈火-5”特别在意。

  印度热衷于洲际导弹的研发旨在提高战略打击能力

  在试射“烈火—5”的同时,印度还在发展“烈火”-6型导弹,据报道,这型导弹能携带更多的弹头。“烈火”-5能携带3枚核弹头,“烈火”-6将携带10枚。杜文龙认为,印度热衷于洲际导弹的研发旨在提高战略打击能力。

  杜文龙指出,印度一直认为,战略打击能力是一个国家打击能力的基础,也是一个军事大国重要的标志。如果拥有了这种战略威慑能力,其在国际上的位置会同步提升,在任何场合的话语权都会进一步加大。按照印度媒体的报道,“烈火-6”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8000公里,这就基本具备了所谓的全球攻击能力,对全球的主要战略目标都可以构成威慑。随着核弹头技术的小型化,在整个“烈火-6”导弹的投掷过程中,核弹头的数量可以从现在的3枚增加到10枚。

  实际上,这些年来,印度已经在一箭多星或分导式多弹头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前它试射过1箭8星、1箭10星,甚至是1箭12星,并且都取得了成功,这是印度提高战略威慑与打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印度如果把这种技术继承到“烈火-6”上,它的战略打击能力和“烈火-5”相比,肯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所以,印度对“烈火-6”也寄予了厚望。(记者 纪梦楠)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