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某团长:维和任务中紧握钢枪彻夜未眠
贺兰山下,硝烟滚滚。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师旅团领导作战能力考核正在进行。只见一名上校军官跑步登上战位,10多个课目一气呵成。“全优!”考核组通报成绩:工兵团团长胡正强,名列集团军师旅团主官第一名!
任职6年,胡正强率部队两出国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12次带领部队圆满完成重大军事活动,两次荣立二等功,被誉为“贺兰山开山斧”。
曾几何时,钝斧开刃。2007年初,胡正强上任后,第一次参加交通应急抢险演练,由于对工程兵专业缺乏了解,致使演练败走麦城……演练结束,他在办公室台历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半年入行,年内上岗”。
工程兵有8大专业,没有三五年勤学苦练很难通晓。胡正强是步兵专业出身,为尽快补齐短板,他夜以继日苦练,仅用两年就熟练掌握了工程兵8大专业的指挥技能。
一年仲夏时节,猛涨的河水冲击着黄河古道,两岸群众家园受到威胁。“开山,我是利斧!”迷彩指挥车上,胡正强手持无线话机,将一条条指令下达到各应急救援分队:“搜救分队抢险救人、工兵分队破障开路、地爆分队炸开堰塞体泄洪……”各分队按预案出击,很快化解了危机。
2010年8月8日凌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胡正强惊醒。电话那头传来急令:“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立即组织部队向灾区机动抢险。”
胡正强立刻命令启动应急预案。随即,该团摩托化机动快速向灾区突进。当日下午,胡正强率爆破分队乘直升机抵达舟曲,成为首批突进“孤岛”的救援力量。
此刻的灾区,满目疮痍,堆积在县城街道两侧的淤泥足有两三米厚。工兵团临危受命,爆破白龙江河道堰塞体、疏通堰塞湖,清淤打通县城南北街两条“生命线”。
一天,胡正强指挥清淤作业时,不小心一脚踏空,瞬间被淤泥吞没,只露出戴着迷彩帽的脑袋,一旁作业的几名战士眼疾手快,将他拉出泥泽。“别管我,继续作业!”胡正强顾不得清洗满身污垢,继续指挥抢险。
沿街道路还未打通,白龙江河道堰塞体险情告急。危急时刻, 胡正强来到江边亲临指挥,带头跳进恶浪翻滚的白龙江。四级军士长唐文君回忆说:“当时江水湍急,桥下都是淤泥,水下抢险十分危险。看团长不顾个人安危冲在前面,我也跟着扛起捆绑炸药的圆木跳进水里!”摸点、固定、点火……随着几声巨响,瓦场桥被炸开约3米宽的泄洪口,堰塞湖水咆哮着冲过导流槽,下游的危机解除了。
胡正强在舟曲抢险救援时发现,泥石流灾害现场作业场地狭小、沟内坡陡地软,就带领官兵探索出一套科学抢险方法。当年,该成果通过总部鉴定,写进《全军非战争军事行动教材》。
2008年5月,胡正强率中国工兵分队赴刚果(金)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当时,刚果(金)双方冲突加剧,交战地点距中方营区仅百余米。士官高亚鹏回忆起当时情况说:“刚到的那天夜晚,我们紧握钢枪,彻夜未眠。”
第二天,胡正强就带领官兵冒着枪林弹雨,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施工。每次作业下来,防弹衣包裹下的迷彩服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作战靴里都能倒出汗水来。
首战告捷,征尘未洗,胡正强又赶往米诺瓦受领新任务:“15天内抢通米诺瓦机动作战营50公里道路。”此时,双方冲突愈演愈烈,作业地点距离战场不到1公里。施工关键时刻,胡正强感染上疟疾,高烧不退。他一边吃药一边指挥施工,直至晕倒在施工现场。结果,部队仅用7天就完成了任务。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官员对道路验收后,称赞说:“中国工兵,真棒!”
“胡指挥,来刚果(金)8批维和分队中,你们是第一个被写进联合国报告里的维和分队,你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中国驻刚果(金)大使打电话给胡正强报喜。
颁奖词
■姜 宁
好一把“开山斧”!胡正强,你率领工兵健儿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贺兰山开到舟曲,从祖国开到非洲,展示了钢铁工程兵的雄风铁骨,迈开了战斗力建设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