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军某装甲旅首批女车长驯服新型信息指挥车(图)
为鼓励他们演练中的出色表现,全连战士献给他们心中最美的“明星”。
滇西红土高原,红蓝双方剑拔弩张。
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陆军第13集团军某装甲旅闻令而动。飞身上车、架设天线、启动装备、快速组网……电掣风驰间,一台台装甲战车迅速展开战斗队形。
“1号车组网完毕—”“2号车准备就绪—”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清脆的女声格外响亮。很难想像,刚才那一连贯精彩的战术动作,竟是一个个女兵所为。
“可别小看了她们,指挥信息传送、综合通信保障、卫星通信接收、维修检测保障,每个关键岗位可都离不开她们哩!”该旅参谋长刘云神秘地说道。
今年初,一批新装备列装该旅。很快,他们依托9台信息指挥车及时组建了新型指控系统。指控系统犹如人体大脑和神经,将全旅各个战斗要素连接成一个整体,对部队作战指挥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指控系统信息化程度高、操作指挥程序复杂,而且尚无使用教材和操作规范,由谁来操控这些信息装备,成为了该旅议论的焦点。
经过认真研究,他们决定采取“综合考核、竞争上岗”的办法,在全旅范围内公开选拔9名车长。经过信息知识评估、战术动作考核、心理素质测试等一系列测试,毕业于湘潭大学的张靖、毕业于广西科技学院的覃雪惠、文予莹等9名女战士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该旅历史上首批女车长。
在装甲部队,车长被称为参谋的“参谋”,战术标图、界面转换、网络通信控制等“十八般武艺”必须样样精通。
9名女车长中,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18岁。虽然他们个个都是计算机通信高手,但在上任之初,她们在享受着与旅首长同台操作这份殊荣的同时,不仅要克服装甲车颠簸带来的“重度晕车”,还要尽快熟练掌握装备操作知识、信息操控要领、战术动作运用。特别是对于柔弱的女兵来说,挑战最大的是每次战斗打响后,她们要将120多斤的天线以最快的速度升到18米高,稍有不慎就会皮破血流。
增臂力、抗眩晕、练速度、记数据……为尽快达到一名合格车长的标准,9名女兵都针对自己的弱项悄悄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每天睡觉前,她们都要抓紧时间在床上做上几十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就连洗簌时,也不忘相互提问背记作战参数。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淬火加钢,9名女车长通过电磁干扰、信息压制、心理抗压等课目的最终考核,全都获得了“战场准入证”。
组网联通麻利迅速、指令传达精确无误、故障排除果断利落……今年8月,该旅千人百车千里机动至红土高原参加实兵对抗演练。铁甲轰鸣、硝烟弥漫的演兵场,9名女车长一个个动作轻如云燕,一条条指令如长双眼,集语音、简令、文电、数据为一体的信息流准确无误直达战斗诸元,实现了对部队作战进程的精准控制。女车长们的惊艳亮相,让起初还持怀疑态度的男兵们纷纷伸出了大拇指。
“这些小妹妹平时看起来弱不禁风,打起仗来一点都不比男兵差。”与9名女车长在同一场地进行演练的四级军士长李甘贵由衷地钦佩道。
说话间,战场态势风云变幻。装甲指挥方舱内,云南籍女兵王雪萍一边在键盘上飞速舞动着灵巧的双手,一边铿锵地报读着荧屏上的作战数据。突然,通信车遭敌电磁摧毁,指挥中断。情急之下,王学萍急忙改用有线通信。只见她背着10多公斤重的两捆被覆线和单机,快速布设、放线、接线,动作麻利神速。短短数十秒时间,有线通信网建立,战机转危为安。此时的她,虽已累得汗如雨下,但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高原演训3个月,分工协作的“九车一组”指控系统实现了零失误、零故障、零受损。演练刚结束,指挥部就对9名女车长进行了通报表彰。
在9名女车长的带动引领下,目前,该旅30多名女兵加入到了装甲战车战斗员行列。(彭小明 周悦)
军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