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航母发展论证与西方差异:军方唱主角(2)
现在,新成立的海军装备部,已经实现从海军装备的论证、计划阶段开始,对海军装备的研究、设计、试制、批产、试验、交付、保障、服务、维修、保养、退役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这些任务在海军装备发展之初并不是这么完整的,例如国家造船工业部(先后称九局、六机部)也只负责舰体本身,大部分武器电子系统都不分管,而是由兵器、电子、航空、航天工业部等部门管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各方都认识到了海军装备的特殊性,逐渐意识到舰船是船体加配套的全系统。
据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海军少将郑明撰文回忆,现在海军装备部归口或统一管理以下部门和人员:海军驻厂、所、地区军事代表;装备论证研究院所、部分学术研究单位;装备试验基地、场站;舰队基地装备保障系统单位;装备维修厂所;院校科研学术单位。海军装备部拥有数万官兵职工的庞大雄厚科技队伍。同时还联系和凝聚着全国上百万军工的国防科技工业队伍;还有上千万员工的国家工业、科技、经济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举国体制”的海军装备建设和发展体系。
这种“举国体制”和美英等国家有所不同,但这有能从根本上满足中国海军“建造航母”这类装备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从英美来看,航母论证的程序一般是军方提出需求,然后由军工企业提出论证方案,然后将论证方案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则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航母并不是新鲜装备。从二战到现在,美国在大规模战争和几次对外干涉作战中,积累了大量的航母作战使用经验和相关技术。以美国海军为例,其航母发展由海军装备器材司令部来负责。原美国海军装备器材司令部司令怀特海军上将早在1980年代曾在访问中国海军时说:尼米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有10万吨,而这级航母的技术资料可能超过10万吨,这些技术资料都是我这个司令部来编制和审批的。这证明美国海军装备部门往往级别较高,技术管理十分细致周到,很有权威,和所有的企业都是甲、乙方的市场关系,换句话说一切都是军方说了算。这一方面证明了美军在航母使用上的经验,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来指导军工生产;另一方面美国有在全球可以充分选择利用的技术资源。而这两方面,恰恰是中国不具备的。中国海军既没有航母的使用经验,同时还要受到外国技术禁运的封锁。因此中国很多情况下是部队军工双方要协商。
目前中国海军的装备论证工作,由海军装备研究院负责。根据新华社2000年8月10日的报道,1983年海军组建了我军当时编制上从未有过的一支新军——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主要采用计算机等科学手段,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对海军装备发展决策涉及的重大课题进行科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他们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建议被上级决策时采纳,真正起到了“智囊团”和“咨询部”的作用。我们现在媒体上熟知的军事专家张召忠、尹卓都曾经在该单位任职。而据《当代海军》杂志2005年披露,该中心2003年解放军体制编制改革时改名为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院拥有10个全军特有学科、13个全军优势学科和20多个全军、海军装备技术研究和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