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航母将使中国海军水面战斗群拥有真正核心
在“辽宁”号入列后,军事专家尹卓少将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首艘航母正式入列,对中国国防意义重大。航母将使未来的中国海军水面战斗群拥有真正的核心。过去,我们海军的航空兵基本上为岸基,舰艇上只配备直升机,跟空军区别不大,今后海军航空兵就可以走上舰载航空兵和岸基航空兵并行发展的道路。所以,首艘航母的入列,意味着我海军的兵力结构未来将要调整到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编组样式,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尹卓将军的话十分专业。“瓦良格”号变成“辽宁”号,是中国海军兵力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中国研制国产航母,就不是一辆新型坦克、一架新型战斗机和一艘新驱逐舰这么简单,因为上述这些装备影响不会对我军现有兵力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改变,而航母则不然,其强大的作战平台、航母舰载机的远程突击能力、编队作战舰艇的规模效应,都会极大改变中国海军的兵力编成和作战样式。因此,如果中国研发国产航母,就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按照“体系作战”原则进行论证,合理确定国产航母在中国海军中的地位和任务要求。
可以说“顶层设计”是近年中国政治、军事、经济领域的一大热词。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2011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从此以后,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开来,以至于人们在谈论工作时,特别是谈到加快和深化改革时,言必称顶层设计。
所谓的“顶层设计”,是国外Top-down Design的中文译名。从其字面含义来说,应该翻译成从上至下的设计。因此“顶层设计”在一些中国媒体和学者眼中,就被误读为“对顶层的设计”,其实这种设计本身就包含不仅包含着对高层层次的设计,而且也包含着对中层层次和基层层次的设计。
“顶层设计”的概念,首先产生在工程领域而不是社会科学领域。因为这一设计方法本身就包含有对复杂巨系统的细化和解构,因此在大型工程、产品研发以及软件开发上应用广泛。在社会科学领域,“顶层设计”的含义和概念该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但毫无疑问的是,“顶层设计”也许不是并不是从航母的研发中产生,但航母工程论证天生成为“顶层设计”最佳的适用范本。
在我军军用装备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像航母这种装备,能够几乎覆盖装备论证的所有范畴。第一,航母研发建造周期长,战略意义重大,需要对未来10-20年我军装备发展进行战略性论证。第二,航母极大改变我军兵力结构和装备体制,需要从装备体系和机制上进行论证。第三,航母建造涉及大量先进科技技术,需要从宏观领域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进行论证。第四,航母新武器装备型号众多,需要大量装备型号论证。第五,航母投资巨大,需要在全寿命领域开展价格管理和费用论证。第六,航母新装备首次装备我军,需要在装备管理和保障上开展前期论证工作。
“体系作战”,也是在军事领域引用非常广泛的一个专业词语。不但频繁出现在各种军事专业刊物上,就连军事爱好者网上讨论,也经常蹦出“体系作战”这个词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性。
“体系作战”同样是个舶来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美军武器装备采办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SoS(system-of-systems),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系统的系统”,很快这个词就被广泛地用于描述如何将许多武器平台、武器系统和通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联合作战的目标。在中国,这个词早21世纪初就开始见诸中国军队的一些专业刊物。2010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提出了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后,“体系作战”开始迅速传播开来。
说的通俗一点,“顶层设计”是把系统拆分研究,而“体系作战”则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拆分部分重新融合。而航母不同于其他装备的特点,就是其不但是基于无形信息互联的巨系统,同样也是基于有形物理存在的巨系统。因此,针对航母的“顶层设计”“体系作战”就变得异常复杂。
对于航母的论证,就必须对其“体系作战”能力做出评估。首先,航母本身就是排水量超过数万吨,拥有几千名舰员和数十架各种类型作战飞机的大型平台。此外航母出动还要配属多艘水面和水下舰艇。这些舰艇飞机规模该有多大,相互之间如何配属才能够发挥作战能力,是论证评估的重要内容。另外,在确定航母各分系统后,整合在一起的航母编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战效能,更是评估的重中之重。这个结论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航母论证的成败,尤其是在中国没有航母使用经验和实战经验的前提下。(郑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