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媒称中国核潜艇受地理严重制约 易遭美攻击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网站11月2日文章,原题: 菲律宾海和吕宋海峡对中国的核雄心至关重要
尽管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中国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中的海基实力仍受到地理和技术因素的严重制约。
中国的海基战略核威慑力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相对落后于一流强国,尤其是美国。此外,中国核潜艇仍需安全绕过“第一岛链”,以进入菲律宾海的开放水域并真正拥有全球性海基核威慑力。
台湾和菲律宾之间的吕宋海峡,是中国潜艇进入更广阔太平洋海域的最可能途径。与位于台湾和日本之间的北部诸多海峡相比,这是更安全的出口,因为菲并无反潜作战能力,台湾的反潜作战能力亦相对有限,尤其是与日本相比。此外,美国驻扎在台湾或菲律宾的部队力量也没有美在日韩那么强。
但吕宋海峡也并非完美,特别是与美国发生冲突之际。首先,台湾正竭力提升其反潜作战能力。2015年8月,台湾将接收12架能方便监视吕宋海峡的P-3C海上巡逻机。鉴于中国大陆094核潜艇的噪音相对较大,在此巡逻的美国核潜艇也容易发现它并发起攻击。
此类限制是中国海军似乎已选择在南海周边采取改进型“堡垒战略”的首要原因。迄今为止,三亚潜艇基地的建造意味着支撑在南海扩大核潜艇行动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就位。
就核潜艇的作战行动而言,南海具备许多优势。首先,与东海和黄海不同,南海距离反潜实力雄厚且驻有美军的韩日遥远;南海能比狭窄的东海给予中国潜艇更大的机动空间;最后,南海还能提供更多的通往广阔大洋的出口。
在中国建起能经常悄无声息进入菲律宾海的核潜艇舰队,或研发出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核潜艇载弹道导弹之前,中国将只能依赖陆基战略核力量作为对美国的主要核威慑。(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