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都是重要力量(3)
记者:您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对于私有制与公有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系与作用,如何用您的理论来解读?
林左鸣:按照“容介态”理论,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是一定能够实现“二元价值容介态”的,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否定或排斥任何一方。历史上,我们大搞人民公社的时候,曾经实行过彻底的公有制,结果造成大灾荒,电影《周总理的四个昼夜》表现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搞大集体、吃大锅饭,居家吃饭过日子,都要在公共食堂里解决,最后弄得民不聊生,连树叶几乎都被吃光了。当然,彻底的私有化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在封建社会时代,铁、盐等重要资源都实行官办。实际上,在古代中国彻底的私有化意味着无政府主义,将导致社会大混乱,甚至国家战乱、诸侯割据。因此,我国在新形势下的改革,既不能像改革开放之前那样消灭所有的私有制,也不能完全消除公有制,这两个极端都是错误的,而要遵循“容介态”的原理,公私兼具、共存发展。
实际上,作为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本身就可以实现“容介态”,通过互为外源信息源,实现互动发展。当前国有企业主要的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没到位,政企分开尚未完全实现,使得一些国有企业变成“二政府”,他们一方面要承担企业的责任,接受经营业绩考核;另一方面要承担“二政府”职能,承担很多不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甚至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被要求“党政机关化”,企业员工的言行也要“公务员化”,这其中有些是合理的,如坚持党的领导、廉洁自律等,但也有不少是不利于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为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也感到很苦恼。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在竞争当中已经出现了和民营企业不公平的问题。比如企业经营者的薪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上的压力,认为国有企业就等同于政府,所以薪酬不应该与市场接轨,结果降低了国有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因为商业有商业的规矩,市场有市场的准则,完全按党政机关的要求来规范国有企业的行为不一定合理,不利于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我认为这也是我国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我国民企在管理上一般奉行“强人”路线,而国企在管理上则大多实行“精英”路线。民企的创始人一般都很“强势”,当然也能够引领企业发展,但是当创始人退休离任后,往往面临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接班人问题。而国企实行“精英”路线,通过打造一支优秀团队来经营,更容易使员工有归宿感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国有企业也更加具有基业长青的基础。以我们中航工业为例,我们通过设立个专业领域、各层级的技术专家,评选“中青年优秀领军人才”,推出“每周一星”等形式,来突出在各个层面的精英人才,并在社会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影响力。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我们往往只认识其老板一个人,并不了解团队中的精英人才。实际上,如果国有企业在管理中出现“强人”路线,往往会出现腐败,这已被很多企业的运营实践所证实。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提倡人本经济就要更加尊重人的自我发展,国企的“精英”路线也许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因为这种管理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在企业发展中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再加上国企内部分配更加透明性,将吸引更多的精英人士加盟国企,使得国企能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证明西方传统经济学出现了问题,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如果还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来推动和评判改革,是一定会犯错误的
记者:很多人从传统经济学理论出发,认为我国的改革方向是实现国企的完全私有化,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左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经济理论出了问题,但有些人还是死死抱着传统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今天的改革走势,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财富不仅有物质的还有非物质的,不仅有硬的财富还有软的财富。历史已经证明,如果财富是以物质的或硬的为主,那么搞计划经济也有可能实现短暂成功,用“看得见的手”来配置资源,也可能达到有效配置。但是在以心理需求和虚拟价值为主的经济体系里,财富主要体现为非物质的或软的,这个时候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市场去充分发挥自组织功能。所以,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只有市场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这种经济体系中,简单地把国有企业等同于政府、把国有企业当作政府的附属,不管其出发点是要瓦解还是要维护国有企业,都是错误的。国有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形式,必须在市场机制下平等的参与竞争。
记者: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接受采访,您的这些思考与研究,为我们理解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公有制与私有制等这些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相信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