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新型国产无人机亮相 在南海应用空间巨大(图)

2013年11月11日 13:49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新型国产无人机亮相

  近日,在中国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着一段视频,该视频首次曝光外形很像此前公布的“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中国新型国产无人机。这款新型无人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于机体上方,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中国版的“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视频中显示的无人机采用了独特的连接翼布局,从气动外形上看要比“全球鹰”的大展弦比机翼更好,但国产长航时无人机在发动机和有效载荷等方面仍逊色于美国的“全球鹰”。

  优势 类似却优于“翔龙”

  网络图片显示,这种新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与以前曝光的“翔龙”无人机高度相似,都采用了看上去像是主翼和水平尾翼连接到一起的连接翼布局。不过,从外观上看与“翔龙”也有明显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垂尾由单垂尾改为V型双垂尾,对应地增加了尾鳍,以确保纵向的稳定性;水平尾翼与垂尾的相对位置也不同,新公布的机型更为靠前;另外前后翼的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而且最新出现的无人机发动机尾喷口为裸露的圆形喷口,而此前出现的“翔龙”的尾喷口为多边形。新机型的一些设计看上去更为合理,比如采用了V型双垂尾,由于垂尾采用了外倾设计,可以在较大迎角时,避免因无人机头部的大型整流罩遮蔽造成的航向稳定性下降问题。

  另外,两个机翼连接之处看上去也更加牢固。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该机是在“翔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的结果,还是一种全新型号。此前,中国就有在外形和尺寸上都非常相似的无人机同时出现的情况,中航工业的“翼龙”和航天科工的“长虹-4”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此前,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曾对“翔龙”的性能参数进行过报道:全长14.3米,翼展25米,起飞重量7.5吨,任务载荷650公斤,最大航程7000公里。从这些参数来看,“翔龙”要比“全球鹰”小一半。显然,中国需要比“翔龙”更大的无人机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不过,目前对于这款神秘无人机的具体用途和性能参数还不得而知。

  性能 连翼布局形似钻石

  相关视频中的注释显示,无人机上方凸起的部位内部可能安装有卫星通信设备,机腹下方的暗处可能是武器舱或侧视雷达舱。这款无人机的个头告诉人们,它是用来执行续航时间长、需在目标区域逗留多个小时的长距离飞行任务的。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这款无人机与美国的“全球鹰”类似,但可能要小一些。其突出的外部特征是连翼布局——形状有点像钻石,前掠翼在后面,后掠翼在前面。

  报道称,这种设计与传统机翼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包括阻力小、升力大、可提高机动性等。然而,这些优势通常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可能会被制造这种机翼的高昂成本和难度抵消。

  报道指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设计的另一种与之类似的“翔龙”无人机于近两年前现身。相关视频似乎表明,最新亮相的个头较小的无人机尾部设计与“翔龙”大不相同,但有着同样的连翼布局。它的机身像“翔龙”一样似乎也是模仿美国无人机的布局。

  这款无人机与之前公布的“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类似,发动机进气口安装在机体上方,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所以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中国版的“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

  解读 提高中国侦察能力

  尽管相关信息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是军事专家认为:这款无人机在综合能力方面应该超过“翔龙”,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美国的“全球鹰”和“捕食者”。这款无人机的出现,表明我国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新型国产无人机视频着实让国内军迷激动了一番,但国防大学教授葛立德表示,仅从照片很难确认它究竟是我国无人机家族中的新锐,还是换了新马甲的“翔龙”。

  这款新型无人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于机体上方,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鹰”。专家分析称,从外观看该机采用了比“全球鹰”的常规大展弦比机翼更先进的连接翼布局。通常而言,连接翼布局拥有重量轻、刚度大、诱导阻力小、升力系数高等优点。在气动等效的情况下,连接翼布局结构重量比常规布局轻1/5到1/10,翼尖的垂直方向变形仅为常规布局的一半。此外,该型机还采用了“全球鹰”并没有使用的翼上小翼,这通常也有助于降低阻力,减少油耗,进而提高航时。因此,从气动效率上看,该机理论上要强于美国的“全球鹰”。

  不过,中国在发动机、结构材料等领域的水准要大大落后于美国,因此会让气动布局上的优势打折扣,这些都会限制该机的巡航时间。另外在有效载荷,如合成孔径雷达、红外侦察装备上,国产系统与美国的最新型号也有差距。但无论如何,这种无人机的研发成功,都能提高中国对周边的侦察能力,特别是在南海拥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