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某炮兵射击场巡场兵10年走过7万多里(图)
快速反应
嘘寒问暖
秋毫无犯
防毒训练
近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组织2013级近千名新学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综合演练,坚定了新学员“热爱海军、建设海军、献身海军”的远大志向。
在美丽的金陵东郊,有这样一群官兵。身处都市,他们却长年与繁华无缘,担负保障,他们却始终瞄准打赢,他们就是驻宁某炮兵射击场的巡场兵。在平凡的岗位上,巡场兵们因为忠诚而无怨无悔,因为使命而尽职尽责。
“长征”路上的忠诚卫士
场务参谋金本富放下手中的军事地图,从包中取出巡场情况登记本,在确认周围情况一切正常后,在192高地那一栏打下一个勾。金参谋已经数不清这条路走过多少遍了。近10年的训练保障工作,给他的脸庞留下黝黑的印记。“我们一般3人一个小组,分成两组同时巡场,每天要巡查场区100多公里,徒步20里山路。我们单位点多面广,要花上两天时间才能巡查一遍。”金参谋向笔者说道。
该射击场长年担负军区机关、军区部队和驻宁院校、科研机构等40多家单位的训练教学保障任务。但要管好建好幅员面积达200平方公里、边界线长达80公里的训练场地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为了确保保障质量,官兵们每天巡查,碰到车开不进去的地方就只能依靠徒步行军,大家也因此练就了一副“铁脚板”。笔者粗略一算,以金参谋为例,平均一个月走600余里,巡场10年就是7万多里。也就是说,金参谋和官兵们用双脚走出了3个长征之路。
“寂寞山庄”里的柔情大兵
夜幕降临,当巡场官兵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返回营区时已经是万家灯火。吃完晚饭,官兵们聚在一起一边相互搓揉酸痛的腿脚,一边七嘴八舌地向笔者说起巡场时的点点滴滴。
从官兵那里笔者听到了这样一句顺口溜:抓只野兔做道菜,两只獐子装麻袋。但说到这些时,官兵们的脸上却是另一幅轻松自在的神态:“起初山里的路都是我们一锹一镐慢慢开出来的,如今不仅修出了宽敞的车道,我们还在路边种上了果树,巡场时一伸手就有的吃。”谈起山里的蜈蚣,战士小王拿出自己的“宝贝”向笔者介绍。原来,小王的父亲患有慢性风湿病,在得知蜈蚣泡酒能治病后,抓蜈蚣便成了他在巡场时的“业余爱好”。
夜里一点,官兵们已悄然进入梦乡。突然,一串急促的紧急集合号音打破了夜的宁静。“接值班室通知,场区某位置因夜间实弹射击引发山林起火,要求我们迅速前往灭火救灾。”接到命令后,连长陈翼寅便带领官兵迅速登车。在车上笔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场区保障任务重、实弹射击任务多,这样的紧急出动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强军实践下的巡场青春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打不了仗,但在这里驻训部队的每一次训练都离不开我们。”驾驶员刘镔锐在场区保障中开了5年“公交”,在谈起每次都走不同的路、每天都看同样的景时,他流露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
“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不仅要把场地管好,更要把场地建好。”该射击场主任马登见向笔者介绍。“今后我们将建成依托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往日万里大山的 “好管家”摇身变成了新型练兵场的“设计师”。学信息化、钻新装备成了巡场兵们课余生活的主要任务,借教材、找教员,官兵们个个成了“军事通”。“火控系统就像给火炮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既缩短了射击准备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不久前,在该部的“士兵讲堂”上,侦察兵李远向战友们介绍起我军某新型火炮的参数性能时,语气中满是自豪。
如今,该射击场炮兵阵地近、中、远距离配置科学合理,不仅适应了当前炮兵部队装备和训练的技战术要求,而且促进了场地保障功能和使用效能的跃升。下一步按照“十二五”建设方案,这里还将建成新型战术训练场、防化训练场、机降伞降训练场等多个瞄准未来战场的综合训练场地。在这片见证着“战争之神”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中国炮兵的梦想和希望的热土上,官兵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战神摇篮”,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强军梦想。(戴华 梁旭 陈明 晋玉强 周坚毅 林瑜 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