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军工程大学组织拉练 学员双脚磨出13个水泡(图)

2013年11月14日 11:1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海军工程大学组织拉练学员双脚磨出13个水泡(图)
    在红安烈士陵园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入伍授衔宣誓,成为红安拉练雷打不动的开场仪式
以七里坪镇为中心点,连续10天徒步行军310公里,是红安拉练的核心课目。

  军事地形学实操作业、通过炮火封锁区、染毒地带以及涉水过河、穿越层林、野外宿营,是新学员徒步行军中的实战化课目。

  出发时刻 以授衔的名义

  举起右拳的那一刻,李亚宁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他强烈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不一样了。

  脚下的这片土地——红安烈士陵园,他曾经那么熟悉。然而这一刻,注定要刻进他的生命——201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他被授予学员军衔,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国军人。

  授衔,正式拉开了海军工程大学新学员为期10天的红安拉练序幕。作为今年唯一考进海工大的红安籍学员,这次拉练对李亚宁来说,是真正的回家。尽管无数次地憧憬着这一天,但他仍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激动——

  烈士陵园的隔壁,就是他埋头苦读了3年的中学;几公里外的乡村,就是生他养他18年的家。此刻,他多想回去,给老师和家人敬一个最正式的军礼!

  “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了!”激动和自豪正传递给学员25队的每一个人——

  刘东生狠狠地亲了一口领章和臂章,他差一点就和这一刻失之交臂:新训过半,他情绪波动,一度提出退学。父母赶到学校,故意用激将法跟他说:“要走,马上就跟我走!”当时,他犹豫了。现在,他说:“所有的苦、累和委屈,在这一刻都值了。”

  近40摄氏度的高烧让邓昊文眼前发黑,身体直打晃,但他咬牙坚持住了。“我不想错过当兵最重要的一刻。”他说:“虽然我们填很多表格,上面写的入伍日期是9月1日,但在我内心里,真正入伍是在10月15日授衔这一天。”

  董世悦突然意识到,以后不光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国家负责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别人都是仰着头看,我却有资格面对国旗敬军礼了。”他说。

  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上,金世海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初中时就学会的《真是乐死人》。这首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歌,如今形容这群年轻人的心情真是恰如其分:“帽徽闪金光,领章更漂亮,我对着镜子上下照上下照,哎,真是乐死人!”

  时光穿梭,青春不变,荣光不变,使命不变。当年,多少先烈从这里出发,他们的肩上并没有军衔,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他们无愧于军人这一身份;此刻,这群年轻的共和国军人,再次在这里打响出征的发令枪——

  他们的前方,是殷殷红土地,是滔滔蓝海洋。

  无论走多远,他们都不要忘记:他们是在这片红土地上举起拳头的;无论走多远,他们都要回答:自己是否无愧于共和国军人这一身份!

  行军路标 将军注视着他们

  戴上“学员牌”之后,刁诗靖感到,自己离将军的距离,是如此遥远——肩上连一颗星星都没有。

  几天拉练下来,他却发现,将军离自己的距离竟如此之近——在公路两侧,“将军故居”的指示牌醒目而密集;在小镇的超市、旅馆的牌匾上,“将军”的字样随处可见;在山村的田间地头,将军的姓名、照片、生平事迹被镌刻在石碑上……

  将军,红安的特产;将军,红安的名片;将军,红安的图腾。这片土地,将星无处不在——200多个将军从这里走出来,如今又回到他们当年出发的地方,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护佑着父老乡亲。

  一路行进在这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标之间,将军们注视着这支队伍,也引领着这支队伍。将军注视的眼神,让刁诗靖内心震撼。这个来自山东龙口的农家孩子,再一次修订了考军校的初衷和理想——

  当初,他以今年山东籍报考海工大最高分的成绩来到这里,仅仅是为了给家里省钱;新训一个月后,他将理想定格在“40岁戴上大校军衔”;现在,他又有了新的目标:“立志为我国航母攻克研发一个尖端武器”。

  家庭—个人—国家。这来自内心深处的撞击与追问,不仅回响在今天这群年轻人的心头,还曾回响在当年将军们的心头。

  红安七里坪镇,铺满红底的巨幅广告牌上写着:“大美红安,成功者开始的地方。”当年,将军们追求的成功不是当多大官、赚多少钱,他们用血与火拼写的是“救国救民”这4个字;如今,硝烟散去,学员们的使命字典里,又写上了4个字:强国强军!

  脚踏着这片土地,走在新修的水泥路、狭窄的田埂、崎岖的山路上,李亚宁总觉得一不小心就会踩在当年红军的脚印里。这个从小听着秦基伟、王近山等将军传奇长大的年轻人,在一步步的敲击和叩问中,开始默默丈量着自己与前辈的差距——

  当年,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投奔这支队伍时,没有人是奔着将军的灿烂星光去的,很多人没有活到胜利的那一天,更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反观自己,当拉练的队伍经过自家门前时,他一身迷彩、挎着挎包和水壶出现在母亲面前,邻居投来的羡慕目光竟让他得意半天!

  山野寂静,脚步声声。比起昨日的悲壮与传奇,今天的行军看似平淡无奇。只有队伍里的这群年轻人知道,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脚板的酸痛与肿胀,还有肩上“学员牌”的真正含义——

  肩上一道杠,脚下一条路。正如前辈肩上的星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他们肩上的星光也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徒步310公里 走出军人味道

  带着小松树来到“晓松队”的赵梓旭,迎来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个“职务”——“泡兵团团长”。

  一共13个水泡,左脚7个,右脚6个——同学们调侃地送他一副对联:“左踏北斗七星,右踩南斗六星。”

  现实显然没有这么风趣。第一天,30公里;第二天,50公里;第三天47公里……赵梓旭几乎是拖着腿走完全程,每走一步的疼痛让他对这片红土地有了切肤的感受。

  让他绝望的是一段仅容一人通过的山路。脚下,被尖刀班用镰刀刚刚砍断的竹根还留着锋利的茬尖;两侧,树叶扑打着脸,荆棘和刺球刮拉着帽子和衣服……

  让他坚持下去的是这样感动一幕:山上有一处马蜂窝,尖刀班的一个战友就挡在马蜂窝的前面,不断提醒后面的人别碰到它。

  就这样,在绝望和坚持的不断碾压中,这群“95后”用脚板一点点走出军人味道——

  他们用“扶”和“背”这两个动作诠释着战友情谊。当前方传来“三中队有一名学员脚受伤”的消息时,收容组的田翼赫、张沈欣、王斌、黄佳米主动请缨,护送伤员翻山。

  他们用狼吞虎咽咀嚼着军人这碗饭的滋味。当让人眼馋的红烧肉和西红柿蛋汤在一片尘土飞扬中,变成了“沙拌红烧肉”和“粉尘汤”,很多学员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食量竟比平时大两倍!

  他们用奋不顾身定格了军人的冲锋姿态。当拉练途中,对讲机里传来“对面山上发现火情”的声音,曹棚、黄佳米、张沈欣、李多录等人紧跟着队长赵长鹏冲了上去,脚踩、手扑、泼上水壶里的水。回来之后,他们才发现,手被荆棘的倒刺划出好多道口子……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句屡屡被用来励志的话,某种意义上还原了今日拉练对当年英雄圣途的崇拜与致敬。这一代军人的士气、豪气和虎气,太需要在这行军路上得到复归、滋养和延续。

  10月23日,草鞋店村村舍门前的小路上,一群专业“骑友”与拉练学员队伍迎面相遇。同样的年轻人,同样的路,追寻的价值与生活方式已有差别。途中休息时,《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歌声响起。调子被起高了,大家声嘶力竭地喊着。此刻,调子已不重要,他们正努力地咬准每一个词汇:“世界还不安宁,当那一天真的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回到出发时刻的授衔仪式,学员们举起右拳,慷慨宣誓着自己选择的这条军人征途。只是,早已背熟的誓词,从年轻的喉管里吼出来容易,做起来难。

  想安安稳稳“搞技术”的孟子豪坦言:“未知的东西太多,自己离誓词还是有点远,没法想象。”杨靖玄则感受到了一份沉重:“戴上军衔及标志服饰时,突然感到自己身上重了。行军礼时手也不能控制,没想到我的第一次正式军礼不是潇洒而是沉重。”

  军礼很沉重,是因为我们这支军队背负的历史很沉重——

  战争年代,红安有14万革命儿女献出了生命,无数先烈在被敌人挖心剖腹的残忍迫害下,仍不背叛革命;今年7月,毕业分配主动申请到海军陆战队的海工大07级学员谢润祯,在实兵实弹演习中壮烈牺牲,献出24岁的宝贵生命……

  当被问及“如果是你,能否做到”时,匿名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仍有两成多的学员回答:不能。

  记者相信,这是诚实的回答。徒步310公里,对于这群95后军人来说,仅仅是一次“微长征”——

  回望前路,是当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走出了新一代军人的今日起点;眺望前方,这一代军人的“长征”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拉练好声音

  冯旭:红安拉练是我的“初练”——很难想象,我竟然在一天走了整整一百里路!看来自己的潜力还有很大空间可挖。正如队长所说:“没有一段经历是多余的。”脚踩在湿软的泥土上,望着眼前淳朴安宁的村庄,我知道,我要在这里好好积攒当兵的资本。

  高海昌:当我在先烈面前举起右手,用尽全身之力握拳,将早已烂熟于心的誓词以平生最正式的语言一字一字地吼出来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军人,我的第一个人生选择,也很可能是我一生唯一的事业!从这一刻起,我肩上有了担子,我要用我的肩膀把这担子扛起顶高!

  杨步野:又一天过去了,尽管脚伤疼得厉害,但我没有掉队,始终走在队伍里自己的位置上。当我抵达终点时,我情不自禁地摸着臂章,我知道我没有对不起它。一名军人的肩上,就应该时刻扛着荣誉与责任两面旗,人在旗在!

  王陆:在红安烈士陵园的革命纪念馆内,我看到太多与我们相似的面孔、太多与我们相似的年龄、太多的青春都被定格在那个年代。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依然可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起红军长征,我们的拉练简直不值一提。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正是我们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王贵明整理)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