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防化学院履约事务部10年排除5万余枚日遗化武(图)

2013年11月18日 09:5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防化学院履约事务部10年排除5万余枚日遗化武(图)
履约事务部专家在日遗化武作业现场对炮弹进行鉴别。  周柱磊摄

  2013年10月11日,挪威奥斯陆,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2013年度的和平奖授予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以表彰该组织在全面禁止化学武器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欧亚大陆的东端,一群中国军人击掌相庆——这份和平的荣誉,凝聚着他们不可替代的贡献,饱含着他们的奉献与付出。

  这群中国军人,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的最高学府——防化学院履约事务部。

  手执利器,打造销毁化武“国家队”

  1915年4月22日,比利时小镇伊泊尔,德军大规模释放氯气,开启了化学武器的潘多拉魔盒。此后数十年,化学武器在战争中广泛使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与化武相伴而生的,是人类禁止化武的努力。1997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这是国际社会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大类武器的条约。

  作为二战中化武的最大受害国之一,中国成为化武公约的原始缔约国,承诺将按公约规定,全面销毁本国生产、储存的化学武器。这并不是一项能够轻易实现的承诺,即使是拥有强大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美国,时至今日也没能全部销毁本国化学武器。

  言必信,行必果。为了更好履行化武公约,1998年,防化学院履约部的前身——履约事务办公室应运而生。作为销毁化武的“国家队”,这个特殊团队自诞生之日,就与“毒魔”展开搏斗。

  “降魔”先要“防魔”。化武公约规定,缔约国可以建立一个用于防护目的的10千克实验室,每年合成10千克以内的高纯度化学试剂,用于防化武的教学科研目的。

  刚刚诞生的履约办公室向这一特殊的高科技领域发起冲锋。毒剂合成、分装、加热、冷却、搅拌、萃取、提纯,反复数百次的试验,每一秒钟都可能通向“死亡之旅”。经过4个月昼夜鏖战,拥有两个合成室、一个分析室、一个洗消室和一个临时保存室的一流实验室落成。次年8月,履约办公室分析化学实验室,被禁化武组织指定为国际核查实验室并名列榜首。

  以10千克实验室为起点,这些来自中国军队的科学家,向销毁化武的目标发起冲击——

  人手紧张,专家们连轴出征,平均一年“钉”在销毁一线200余天,远远打破了国际上化武处理连续工作不超过两周的惯例;

  装备昂贵,专家们集智攻关,管英强带队开发的化学试剂精密仪器分析软件,在大幅提升仪器效率的同时,节省经费数百万元;

  标准空白,周黎明教授“钉”在北国林海,完成“芥子气和路易氏气标准物质的标准”等12项国家环保规定……

  面对日益凸显的核生化应急救援及反化学恐怖袭击问题,履约部合力攻关,完成了“基于网络的化学灾害事故危险评估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等一系列课题,为国家反化学恐怖提供了决策依据,先后取得12项重大科研成果。

  矢志不移,投身销毁日遗化武

  如果你不曾来到哈尔巴岭,也许很难想象这片林木遍地、丘陵连绵的林海下,埋藏着数十万枚日军当年遗留的化学炮弹。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发动过2000多次化武袭击,战败后又把大量化学炮弹遗弃于中国的山川田野、河流湖泊。销毁日本遗留化学武器,不仅是净化中国国土的需要,更是履行化武条约,全面销毁化武遗存的要求。

  按照国际公约规定,战争遗留化武由遗留国负责处理。1999年,中日签署了《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考虑运输安全等问题,中国政府同意在境内销毁日遗化武。清除战争遗留毒弹,防化学院履约事务部担起了这份重任。

  “日遗化武情况复杂,处置难度极大。销毁之初,中国专家手把手教日本工作人员处置。”履约事务部前部长石建华对2000年在黑龙江北安市的一次化学炮弹处置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一次与死神的“零距离”接触:化学炮弹严重腐蚀,引信裸露在外;各种炮弹、手榴弹混杂埋藏,难以入手。考虑到作业的危险,日方曾出巨资聘请了一位西方一流的化武专家现场指导。结果这位专家现场一看,感觉技术难度、挖掘风险太大,连说“NO!NO!”最终,还是履约部的陈海平、王学峰等专家亲自上阵。

  “这些炮弹不处理怎么办,难道一直遗留在我们的土地上?”两位专家进入弹坑,用塑料铲、竹片清理土层,确认有无毒剂污染后,再进行安全处理,用白色布袋、铝塑袋、缓冲材料层层包装。这套复杂的挖掘程序持续了30多个昼夜,在履约事务部专家的亲力亲为和现场指导下,1000多枚化学弹、2000多枚普通弹被排除。

  10多年来,履约事务部的专家们不断出征,排除各类日遗化武5万余枚。“这只是开始”,防化学院副院长吕喆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日本遗留在中国的化武炮弹超过200万枚。”

  道路阻且长,前行意更坚。与日本毒弹十多年的贴身“肉搏”,让履约事务部的专家们掌握了更全面的销毁技能和经验。他们研发的“日遗化武风险评估与运用系统”整合化学、物理、机械、气象等多门学科知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针对化武处置中砷化物污染土壤的世界难题,他们反复试验,终于利用蜈蚣草“消毒”成功……

  2012年,日遗化武的最大埋藏点哈尔巴岭的挖掘回收销毁工作启动。“为国家清理国土,为世界消除毒魔,我们的责任没有终结。”受领任务的专家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勇担义务,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风采

  在防化学院的履约展馆内,静静摆放着一本报告文学集《和平执子》。封面上,一顶中国军人的军帽安放在巴比伦神庙的石柱上。帽子的主人叫郁建兴,履约事务部首任10千克实验室设施代表。2003年3月13日,郁建兴在参加联合国伊拉克核查任务时不幸遭遇车祸,年仅38岁的生命,凋落在底格里斯河畔。

  作为一个为履行国际条约而成立的单位,履约事务部诞生之初,就凝聚着承担大国责任的底色。15年来,履约事务部先后派出近百人次参加国际禁化武组织活动。钟玉征教授3次率团参加“国际实验室间化学裁军核查对比测试”,荣立一等功;卢彩虹教授赴海牙参加禁化武组织执理会……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展开的叙利亚化武销毁工作中,履约部多名专家入选国家应急梯队,接到命令后,将随时奔赴战火纷飞的销毁一线。

  走出国门的同时,履约事务部主动承担起国际防化培训任务。从2008年至今,履约事务部先后为国际禁化武组织培训了四期国际学员,来自全球60余个国家的学员来到防化学院接受培训。

  2013年9月9日,刚刚上任的联合国禁化武组织总干事尤祖姆居来到防化学院,对该院多次承办化学援助与防护培训课程深表赞扬。学院主动建设的“国际防护援助库”,以规范的管理和精良的装备,成为周边国家化武救援的有生力量,被禁化武组织国际援助处处长称为“各国建设的典范”。

  履约事务部军人的给力,让中国以更足的底气起舞于国际舞台。担负履约使命的中国军人,无愧和平的至高荣誉。(记者 罗朝文 通讯员 魏晓军)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