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卫勤建设应加快调整 提高应急感知保障力
未来作战将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要求部队能够应付冲突频谱上的任何一种作战模式,这也必将要求加快卫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使卫勤保障成为体系作战的“助力器”。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使战争力量及其运用的整体性越来越强,卫勤力量建设应加快调整结构步伐,以“结构力”求保障力,提高整体保障能力。在结构上,应重点建强反应灵活、精干高效、机动性强的战略卫勤保障力量和野战程度高、伴随保障能力强的战术后勤保障力量,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弹性编配的战役卫勤保障,最终实现战略、战役、战术后勤保障力量的一体联动。在布局上,应加强濒海地区卫勤保障力量建设。世界70%的人口和经济能力都分布在沿海150公里的范围内,濒海地区将是21世纪主要作战区域。应以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牵引,不断加强陆、海、空、天多维空间卫勤保障力量预置建设,重点加强复杂条件下的野战医疗及防病防疫等卫勤保障力量,做到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卫勤力量就保障到哪里。
向卫勤机动力量建设聚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应构建“扁平、联合、精干、强力”的应急卫勤联合指挥机构,提高应急指挥效率,加快指挥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科学制定应急卫勤指挥机构的保障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案可依、依案能动。建立卫勤应急力量,必须加快形成不同保障功能模块。按照“积木组装原理”,优化组合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和不同保障功能的应急力量。应根据作战需求科学抽组,提供补给、运输、维修等后勤保障,提高作战效能。加快战略投送装备建设。在空(天)中投送装备上,重点发展性能好、吨位大、适合在各种复杂环境起降的空中医院运输装备;在海上投送装备上,重点发展各种吨位的医院船;在陆地投送装备上,依托我国发达的公路交通网和高铁网,重点发展各种类型的救护车及卫生列车等。
向卫勤装备信息化建设聚力,提高感知保障能力。应加强标准化建设,使卫勤装备能充分兼容,信息共享,提高战场感知保障能力,防止形成“信息孤岛”。通过把北斗导航、搜救定位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与作战装备相结合,为指挥机构提供作战人员的准确位置、身体状况等数据,进一步提高卫勤保障效率。在信息共享基础上,随时跟踪掌握战场情况变化,准确预测或精确获得战场卫勤装备的损毁、丢失、待补等数据,经综合分析评估后,智能化卫勤装备保障系统能够自动生成需求数据,并进行及时准确的“自主寻的”保障,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提高卫勤保障效费比。(于 宙 焦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