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盾海口舰采用反导新战法 击落来袭靶弹
海军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海口舰是一艘新型战舰,有“中华神盾”之誉。组建10年来,海口舰官兵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出色完成战备巡逻、演习、护航等30多项重大任务,开创人民海军历史上多个第一,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
“神盾”出击专家叹服
南海某海域,海口舰与某新型靶弹正演绎一场“矛”与“盾”的对决。
尽管靶弹突防能力出色,具有强电磁干扰功能。“变频发波”“稳定跟踪”……海口舰官兵仍采取灵活机动的反导新战法,一举将来袭靶弹击落,令现场观摩的专家叹服。
“未来仗怎么打,今天兵就怎么练;哪些招法管用,就练哪些招法。”海口舰舰长李辉说,每次组织实战化训练,他们都把这些高难度战法训法作为主打课目,贯穿到每次重大演习演练任务始终,并不断加以充实、完善和创新。
海口舰是海军首艘装备相控阵雷达、远程防空导弹、新型水深对抗系统、超视距雷达和通信对抗等先进信息化装备的战舰。
一次演习,在“蓝方”强大的电磁干扰面前,“红方”多艘舰艇束手无策。关键时刻,海口舰请求应战。时任舰长邵曙光迅速组织官兵运用各种光电、雷达等设备,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
“蓝方”不甘示弱,频频实施多种方式的强电磁干扰。最终,海口舰官兵凭借过硬的信息化素养,判明干扰源的种类和性质,采取一系列反干扰措施,重新锁定目标,并将其成功摧毁。
这次演习,海口舰经历了连续70多个小时的全过程、全时段的抗干扰对抗,总结探索出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的探测锁定、多目标拦截抗击等10多项新战法训法。
亚丁湾海域的“中国名片”
2008年,海口舰与武汉舰、微山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拉开了中国海军护航的序幕。
首次亮相亚丁湾,海口舰就创下了连续航行124天不靠港的世界海军新纪录,创造了第一次组织舰艇、舰载机和特种部队多兵种跨洋越海执行护航任务、第一次持续高强度在远离岸基的陌生海域组织后装保障、第一次与多国海军在同一海域针对同一对手采取军事行动等人民海军新纪录,圆满完成了41批次212艘中外船只的护航任务。
2009年2月5日,正执行伴随护航任务的海口舰接到上级命令,接护刚被海盗释放的“天裕8号”渔船。
连续4天高速航渡,海口舰抵达接护海域。由于被海盗扣留80多天,“天裕8号”渔船上油料、食物、衣物短缺,海口舰官兵自发组织起来,捐出自己的衣物和食物,并迅速对“天裕8号”展开补给。
受热带风暴影响,风急浪高,两船始终无法靠泊,传统补给方式没了用武之地。关键时刻,海口舰官兵灵活处置,克服输油管长度不足等困难,创造性地在漂泊状态下进行拖带补给,为“天裕8号”成功补给60余吨物资。
亚丁湾上,海盗频频作案。然而,海口舰护航的商船无一闪失。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安全、高效、负责”,成为亚丁湾上一块响亮的招牌。
在这块招牌的吸引下,新加坡、塞浦路斯、利比亚、希腊等国家商船纷纷主动要求加入我护航编队。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船加入编队,海口舰挑选出英语流利的官兵轮流值班,24小时开通中英文双语通信频道,并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方式与中外商船保持联系。
战舰是官兵的“钢铁情人”
在海口舰每一名官兵心里,都有一杆永远都无法平衡的秤。这杆秤,一头连着家人,一头连着使命。
2012年,海口舰在海上航行近10个月。不少官兵休不成假,甚至家属来队连丈夫的面都没见上,就又踏上了返程的列车。
春节前夕,一项重要任务下达给海口舰,当晚,舰党委就收到了100多封请战书。这些请战书虽然笔迹各异、长短不一,却吐露了同一个心声:只要能圆满完成任务,就算一天假不休也值得。
副舰长李殿军一直铆在舰上,白天协调厂家改装设备,晚上在灯光下核对工程单,全然没有察觉死神给他的种种警告。一个深夜,正伏案核对工程单的他,突然昏倒在了办公桌旁。
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晚期的李殿军,住进医院仅仅18天后,就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友,离开了他挚爱的战舰。
去年,舰副政委罗峰的妻子因患淋巴癌不幸去世,他因为在海上执行任务未能及时赶回。四级军士长、舱段班长邹雷因执行任务先后5次推迟婚期,他答应为妻子补办的一场婚礼,至今仍未能兑现。
舰政委田春雷说,10年来,海口舰共有36名官兵因任务推迟婚期,19名官兵没能亲眼看到孩子出生,7名官兵在亲人离世时仍在海上执行任务……他们把对亲人的爱深深藏在心底,却把最炙热的爱捧给眼前日夜厮守的“钢铁情人”。(肖永、高毅、侯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