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防空识别区 雷达战机自动化指挥系统等均不能少(8)
2013年12月10日 16:0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日本冲绳固定式雷达
防空识别区
最大的对手
超低空飞行
美国一开始建立防空识别区,是为了防备前苏联的高空轰炸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超低空飞行成为防空识别区最难克服的盲区。尽管低空补盲雷达、相控阵雷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但由于空情的复杂性,超低空目标往往能成为防空识别区的监视和定位的盲点。
1976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苏联米格-25叛逃日本事件中,前苏联飞行员别连科就是利用50米的超低空飞行,渗透进了日本的防空识别区。如果不是别连科故意迅速爬升到5000米的高度来故意引发对方的注意,日本自卫队仍然是懵懂不知。因此在该事件后,日本决定引进E-2C预警机来改善对低空目标的监视。但在防空识别区全天候维持预警机的空中巡逻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任务。2012年12月一架中国“海监”飞机驶入钓鱼岛上空,日本媒体报道航空自卫队承认地面雷达系统根本没有发现这架中国飞机,就是因为其使用了低空飞行方式,而当时日方也没有E-2C出动。
不过防空识别区既不是领空,也不是战区,现代战机在防空识别区超低空高速飞行,本身就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举动。除非态势极其紧张,那么双方战机往往采用更“光明正大”的高空飞行方式,以此来测试对方的反应或宣扬自身某种立场和主张。(郑文浩)
【编辑:张海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