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中国尖端技术发展的总设计师(图)(4)
“部院合并”,“对生产有利,也对科研有利;对仿制有利,也对自我研制有利;对当前有利,也对长远有利”
196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国防部第六、七、十研究院与生产部门合并的决定》,决定国防部所属的这三个研究院分别与国家第三、第四、第六机械工业部合并,史称“部院合并”。中央认为,这样做“对生产有利,也对科研有利;对仿制有利,也对自我研制有利;对当前有利,也对长远有利”。但是部院合并之后不久,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个别工业部门,以科研面向生产、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为由,作出了“所厂合并”的决定,将已经划归对口工业部的研究院进行拆解,将研究院所属的研究所拆分合并到一个或几个工厂,有的部甚至连研究院也准备裁掉,于是出现了五马分肥的现象。一些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研究院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一个研究所被几个工厂分掉,甚至一个研究室的设备也被几个工厂分掉,使已经初具规模的科研机构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聂荣臻将这一现象上报之后,引起了周恩来的极大重视。他立即责成有关领导,立即叫停“所厂合并”,迅速恢复已经形成的科研能力,从而制止了既不利于当前,也不利于长远的愚蠢做法,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为中国科技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机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弹外,还要搞核电站。”
搞“两弹”,搞尖端技术是很花钱的。从原子能事业起步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美国几百亿美元的花销相比,中国只花了几十亿元人民币,花费是很低的。但就中国当时的财力来说,尽管几年下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只有10元左右,但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何使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在提高国防能力的同时,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国力,为进一步发展尖端技术提供资金,进入良性发展,是周恩来一直考虑的问题。
在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成功,并与导弹结合,实现了武器化后,周恩来不失时机地着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在一次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周恩来指出:“二机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弹外,还要搞核电站。”中国发展核电站的方针是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此后,周恩来多次召开专委会研究核电站的设计、施工问题,对核电站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意见。
在人造卫星发展方面,周恩来也是这样,当“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就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周恩来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