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形地貌相机:让嫦娥三号看得真、看得清

2013年12月19日 0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实现了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中国的“足迹”。在月球车的一旁,有一双“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深情注视着它,并拍下它的运行状况和“广寒宫”外形的动态和静态照片——这双“眼睛”就是安装在“嫦娥三号”着陆器顶部桅杆上的地形地貌相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研制的光学镜头是地形地貌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15日23点42分,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通过电视直播“亮相”,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这也是来自月球上的第一抹中国红。对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研制的光学镜头可以说“功不可没”。

  适应宇宙空间辐射和月表极冷极热的真空环境,是“嫦娥三号”必须面临的考验,也是这双“眼睛”看得见的前提。如果措施不当,宇宙空间辐照会导致镜头透过率严重下降,进而致使地形地貌相机无法正常工作。研制团队在光学镜头上采用了耐辐照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为相机穿上了“防辐射服”。同时,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镜头需要承受-100℃到+100℃的温度冲击,镜头需要在-35℃~+65℃温度范围内的真空热环境下正常工作。为此,研制团队通过先进的设计方法,给它打了“免疫疫苗”,确保镜头适应月球的特殊环境。

  如何在月球上拍摄出“真颜色”的彩色照片,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反复思考、计算和试验,研制团队攻克了技术难关,给镜头戴上了一个“头盔”——遮光罩,阻拦了外界杂散光。在此基础上,将“戴”在镜头前端的“有色眼镜”挪到了镜头里面,在消除颜色差异(偏红或偏蓝)的同时避免了鬼像(鬼像即非预期影像)的产生。

  为了避免月尘污染的影响,确保高质量清晰成像,设计人员采用先进技术,给光学镜头上安装了一个“屏蔽网”,将落在镜头表面的月尘影响屏蔽掉。(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