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解放军闪电般获得最先进武器 欲挑战美军

2014年01月09日 09:00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据日本《外交学者》杂志1月7日文章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和吉伯·柯林斯2012年曾发文称,中国寻求在未来数年内打造一支“蓝水海军”,但其性质更像是“地区”海军,而非“全球”海军。然而,在对中国“海上特性”进行分析后,文章认为解放军海军蓝水现代化两大长期目标是:频繁向东亚地区外部署军力,并挑战美国海军在公海上的主导权。

  埃里克森和柯林斯认为,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相比在反潜战和点防御等领域的技术劣势明其无意挑战美国海上霸权,并称这种军事失衡会使任何挑战变得徒劳无功。另外,埃里克森和柯林斯还以解放军海向在东亚外部署兵力次数少为证据,证明未来北京并无意频繁向其直接周边外地区部署兵力。

  对此,文章指出,埃里克森和柯林斯的分析代表了中国观察界的普遍分析趋势:许多分析人士以解放军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领域与近期部署趋势为基础,预测解放军海军的战略目标。然而,这种方法忽视了一种可能性:目前解放军海军的研发模式或许不能用来预测解放军海军的能力。从纯粹的物质角度分析中国海军现代化,并过度依靠解放军海军部署趋势,并不能为预测解放海军的战略利益提供有用的方法。相反,文章认为,分析中国的“海上特性”是预测其未来战略利益的好方法。

  文章解释说,“海上特性”是一个国家的海上传统、责任、特权及自我意识以及作为海洋国家的战略利益。这种方法勾勒出了在政府高层进行的战略讨论,这种讨论对外交政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2011年华盛顿愿意利用海上力量支持利比亚叛军,就是美国“海上特性”的体现:支持世界范围内的民主、人权与自决。美国海军征兵口号完美的诠释了美国的“海上特性”:维护正义的全球武装力量。相似的,分析中国“海上特性”是预测中国海军战略利益的实际方法。

  文章称,中国官方媒体的文章为分析中国决策层的战略思维提供了一条优秀渠道。针对有关中国是否应该追求成熟的蓝水海军的国内媒体讨论展开分析——这个问题与国家海上特性与未来战略利益密切相关——就能够一窥中共高层的战略讨论。在2008年前,中国媒体就开始刊发一些讨论蓝水海军的文章。中国于2008年开始向亚丁湾部署舰员执行反海盗和国际护航任务。此次行动是解放军海军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并成为深受中国媒体欢迎的话题。毕竟,这些反海盗行动是中国600多年来首次向中国领海之外部署兵力。中国媒体讨论中国日益增强的蓝水海军能力的文章数量激增。针对这些文章展开分析,有助于勾勒出中国不断发展的“海上特性”。

  自2008年12月以后,中国媒体开始为解放军寻求蓝水能力据理力争。其文章大都措辞强硬,甚至有时候会有好战言辞。重要的是,在过去五年里,这种信息一直存在。在所有相关文章中,美国都被描述为具有蓝水能力的解放军海军的目标。文章称,埃里克森和柯林斯以目前解放军海军军备现代化领域为证据,证明中国不能与美国海上优势抗衡。不过,文章指出,这种看法以几个不确定的假设条件为基础。首先,他们假设解放军海军不会寻求挑战美国海军,因为其在不久的将来不会有这样做的技术能力。

  而且,文章进一步指出,这种结论忽视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军方已经以闪电般的速度获得了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谁曾预言到中国能够在F-22战机走下生产线仅数年后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研制了歼-20战机?在数字时代,没有预测未来军事能力的可靠办法。中国已经具备了建造现代化飞机与舰艇的工业能力。因此,仅凭现有技术劣势就假设解放军海军不寻求挑战美国海军是有缺陷的。

  文章认为,在对中国“海上特性”进行分析后,还可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北京有意频繁向东亚及西太之外的地区部署蓝水海军。近年来,中国媒体经常呼吁打造蓝水海军,保卫中国海外经济利益、能源安全和重要海上咽喉要道。其常常对中国能源进口通道由国外海军提供或控制的事实表示担忧。文章指出,国外海军能够在远离马六甲海峡的地方封锁中国国际贸易和石油进口通道。中国战略规划者不会忽视这个细节。美国与印度海军有能力在霍尔木兹海峡或印度洋封锁中国。如果中国越来越多的把国际贸易与石油进口视为其国家安全的致命要害,并有意打造具备蓝水能力的解放军海军应对这种困境,那么未来解放军海军必将在东亚之外的地区出现。文章进一步指出,未来解放军海军兵力部署可能会着眼于向印度洋、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投射力量。(知远 北风)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