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报告称F-35项目成本过高 生产商称数据过时

2014年01月14日 13:30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兰德公司最近给美国空军未来规划项目指导报告指出:F-35联合攻击机项目实际上比三军分别搞的项目成本还要高。这一结论遭到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强烈反击。洛马说该报告作者引用“过时的数据”夸大了F-35项目经营成本。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给出了一些报告中没有提到的数据,但拒绝告知数据具体来源,仅表示援引的是“官方数据”。联合攻击机项目办公室则表示,报告不存在任何实际问题,但也未证实公司提出的数据。

  兰德这份报告是由其空军项目小组编写的,2012年根据时任空军装备司令部司令罗纳德·霍夫曼中将的要求开始的。当时该项目预计很难按2010年的计划完成。这项研究的历史数据截至2011年11月,包括2010财年采购报告,但2011年的采购报告中披露的采购成本要比2010年公布的要高。

  因为联合攻击机项目尚未结束,而且也没有其他已完成的联合作战飞机项目。研究人员以其他项目的数据来对比——从F/A-18E/F和F-22战斗机到T-6A涡桨教练机和E-8C电子侦察机——来测评联合项目和单独项目的历史成本花费。

  兰德公司的研究没有注重于实际开支,而是从全面研发项目启动(Milestone B,简称MS B)开始作为基准,比较计划开始5到9年后预算费用增长的百分比,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避免了通胀和其他时效因素的影响。

  从这些数据中得到的第一个结论是,所有联合飞机项目的预估成本在初始阶段均比单独项目增长的快。所有联合项目中成本增速最低的也高于单独项目的最高增速。即便是T-6教练机项目的成本增速也要高过C-17。因为成本不断增加,T-6项目即将被取消。

  研究人员利用历史数据对联合项目的量产成本进行了评估,得出“量产时间持续越长,单位成本就越低”的结论。如果两个兵种开展联合项目,并且均采购相同数量的通用机型,单位成本比单独开发要减少13%,整体采购成本可降低20%。但由于联合项目的实际运作成本增长较快,会抵消成本削减优势。如果两个军种要求研制不同版本的机型,则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此外,这种计算方式没有考虑到参与各方如果采购不同版本将产生较高生产和研发成本的情况。

  兰德公司这份报告的第二部分据此对F-35项目与三个兵种理论上独自开展项目需要的花费进行了对比。联合项目的研发费用仅为单独开展项目的60%。对比两者的采购基准价格,联合攻击机项目仍然具有优势。

  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联合攻击机项目的生命周期预估成本在2010年已经高于各兵种单独开展项目的成本。该报告并未建议对联合攻击机项目进行任何调整,但是建议空军在未来尽量不要开展联合项目。“从我们分析的所有情况看,联合攻击机项目比理论上的单独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要低”。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表示,兰德公司采用的数据已经比较陈旧,“美国政府曾表示,联合攻击机项目的运作和维持成本接近7820亿,并非兰德公司援引的1.5万亿美元”。报告中并未提到“1.5万亿”这一数字,只是称到2002年,F-35的运作和维持成本为4870亿美元,这一数据出自2010财年的《选购项目报告》,补偿了该项目削减409架海军/海军陆战队订单引起的成本变化。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愿也难以提供7820亿美元这一数字的来源。2012年发布的《选购项目报告》估计这些成本到2012年达到6170亿美元,按照当年美元价格换算后为11130亿美元,这是最接近于1.5万亿美元的数字。

  最近,有报道援引项目主管博格丹中将的论述称,当时的预估成本被修正为8570亿美元;一位业内消息人士表示,此次修订基本上是因为重新调整了对通货膨胀的估计。

  虽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示,兰德公司报告中的数据陈旧,但这种观点并不符合该承包商的利益。因为该报告中提及的2010财年《选购项目报告》数据实际上比官方最近公布的数据要低10%。(逸文)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