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维和部队实行常态防卫 被赞“速度无与伦比”

2014年01月15日 08:5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1月15日,是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分队抵达加奥任务区整40天。爆炸、炎热、贫瘠等考验着初来乍到的中国蓝盔。但这一切已不再是演习,而是真实的马里。

  防卫化是常态

  2013年12月25日5时41分,天未明。轰然一声爆炸,撕破了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营区的寂静。

  “1号哨位报告,我营区东南方位发生爆炸,请求支援。”

  “快反1组速支援1号哨位,快反2组掩护人员疏散,快反3组随我机动,工兵、医疗分队哨位加强警戒,其余人员就近隐蔽。”指挥长张革强立即下达指令。

  1分32秒后,各组全副武装部署到位,狙击手、机枪手定点布控。狙击手王长军回忆道:那一刻,子弹上膛,但目标不再是靶心。

  随后爆炸得到核实:两发火箭炮弹,一发未过尼日尔河,一发距我营区仅1公里左右。

  去年11月份以来,任务区共发生汽车炸弹、绑架杀人等恐怖袭击16起。500余名装扮成平民的恐怖分子隐藏加奥,部分目标直指维和部队。

  在这里,实战化已然成为常态——人员装备时刻待命,油箱、水车、水袋随时蓄满;帐篷间用沙箱阻隔,分散凌乱却又互为掩体;营区周边的树枝、石块不再是可被随意清扫的杂物,也许是诡雷……

  汽车炸弹和人体炸弹是恐怖分子实施袭击的常用手段。坚固的防御工事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抵达任务区当晚,指挥部就召开会议,提出“防卫生活齐头建,防卫重于生活”。

  150名官兵,30000平方米营区,一场防御建设攻坚战就此展开。在只有一台铲车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沙箱、壕沟等防卫设施构筑,官兵们就用铁锹填、用麻袋运。刚转为下士的闫红星骨伤未愈,不听劝阻抢着干,倔着脾气说:让我一次扛半袋,我心里也舒服些。巾帼怎能让须眉,12名女医疗队员缠上防沙巾,组成支援队,穿梭在施工现场。

  9天后,一座具备阻绝、掩护、监控功能于一体的防卫工事在中国维和营区拔地而起。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军人,面对硝烟,用顽强的作风和出色的行动诠释了能打胜仗的铮铮誓言。

  去年12月14日6时40分,距中国维和营区400余公里的基达尔市发生一起自杀性袭击事件,担任警卫任务的塞内加尔维和士兵2人死亡,7人受伤。8时,联马团司令马马杜命令司令部及任务区维和部队,立即以中国维和营区防卫工事为楷模,强化防御和警戒。

  “中国军人的工作标准和速度无与伦比!”

  “驻马里10个国家的维和部队此项核查都不合格,我就不相信中国维和部队能通过?”2013年12月23日,我维和部队迎来联马团首次装备核查,严谨细致的核查组负责人巴甫杜拉,怎么也不相信中国维和部队配备的国产微光夜视仪能够达标,执意爬上营区最高建筑亲自测试。按照要求,单兵微光夜视仪夜视距离须达到1000米距离看清成人大小物体。结果显示,我军夜视仪观察1500米处被测人员,依然清晰可见。

  巴甫杜拉没想到,我国单兵装备100%自主研发,高科技防弹衣、新型头盔、高精度狙击步枪、95-1式自动步枪,让中国维和官兵能够昂首挺胸,走向世界。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批海运物资包括32类共240余项装备,去年10月2日在大连港装载出发,陆海兼程,途经2万多公里,耗时2个月运抵任务区。不少装备因颠簸、磕碰造成不同程度损坏。维和部队抵达当天,巴甫杜拉就到营区查看,发现大量装备损坏后,皱起了眉头。

  按照联合国要求,首次核查要在维和部队抵达任务区一个月之内进行。此后的23天里,我维和官兵全力备战。接装组长苏世顺将300页的装备性能手册和改装要求熟记于心。出于安全考虑,营区夜间实行灯火管控,排长卢志新就将自己的站岗时间全部移至夜间,白天则马不停蹄检修。上士朱传升不顾38.5度的高烧,顶着烈日调试装备。

  23天后,除个别损坏严重装备的维修配件尚在海运中,182件因运输造成不同程度损坏的装备得到修复。挑剔的巴甫杜拉临走时举起大拇指:“中国军人的工作标准和速度无与伦比!”

  “只要有中国军人,我就感到安全”

  2013年12月13日,为了加快防卫设施建设,一名机械手贪黑作业挖掘壕沟,不小心将一根自来水管挖断。轰隆的发动机声和昏暗的灯光,让他没有注意到水流已经喷出,就将钩机开回营区。维和部队炊事班靠近营区围墙,炊事员韦军军打扫卫生时听到异响,迅速跑到墙外,发现一米深的壕沟底部,已经形成水坑,水流依然往外涌。韦军军脑海里突然回想起维和集训时专家曾反复提到:珍惜水资源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风俗民情。用对讲机报告完情况后,韦军军便纵身跳进壕沟,顶着强大的水压,用力将水管对折,这才止住水流。

  2013年12月21日,90岁的老村长杜黑带着村民,满脸怒气地冲到中国维和营门质问正在警戒的下士马招:你们为何而来?你们荷枪实弹,会不会伤害到村民?虽然只有19岁,但半年多的思想和能力准备,让马招应对沉着。他迅速将情况上报,同时,为防止村民冲撞营区,命令副哨立即封锁营门。随后,他用集训时学习的法语,向村民解释道:我们是为和平而来,中国和马里是世代友好的朋友。渐渐地,他稳住了村民的情绪,将他们劝回了家中。

  随后,指挥长张革强带领工兵、医疗分队长,带着一套中国国防白皮书、维和宣传册以及驱蚊虫药品来到村长家中,拜访这位老人。“中国军队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我们是为了马里的和平而来,保护平民是我们的责任……”随着张革强的阐述,老人和村民脸上的疑惑和担忧渐渐变成了笑容。

  从维和营区到加奥机场只有5公里,却成了快反排长刘晓辉今生走得最小心的一段路。路上密集的弹坑向他无声地述说着危险究竟有多近。“通往机场的硬化路只有一条,但我们必须在沙漠中开辟出数条备用路,每次执行护送任务都随机选择路线,以防恐怖分子摸到规律实施埋伏。”刘晓辉说,车队行进必有步战车开路,其余车辆严格顺着前车车辙行使,最大限度规避路边炸弹。只要一出营门,车载武器、设备就时刻处于战斗状态。过硬的专业素养,让警卫分队备受联合国官员青睐,一位联马团区域管理官曾说:不管到哪里,只要有中国军人,我就感到安全。

  新年伊始,马里的气温每天都在升高,等待着维和官兵的不仅仅是温度的考验,还有那不能预料的挑战,他们将用勇气和智慧延续着中国军人的和平梦想,践行大国军人的责任担当。(杨华文)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