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徒手攀近80度峭壁 脸上剐出血痕指甲盖被抠掉
引 子
莫说英雄不问出处,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连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塑造。
在人民军队的序列中,有这样一支被冠以“硬骨头”和“英雄”称号的连队——
1964年,这支连队因“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命名为“硬骨头六连”;1985年,因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顽强、一往无前、再立新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我们这支军队崇尚英雄,却从不曾将“英雄”二字轻许人。
什么是英雄?又是什么造就了英雄?让我们回望英雄连队的英雄足迹。
六连诞生在战争年代,闻名全军却是在和平年代。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连队脑子里永远有任务
“嘀!”一声紧急集合哨划破夜幕。此刻,是2013年10月11日零点……
此前,在浙江余姚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硬骨头六连”官兵,顶着风雨连续奋战了14个小时,刚刚入睡……
仅仅数分钟后,全副武装的六连官兵,精神抖擞地站在了冰冷的大雨中、水泊里,集合不落一人,时间不差一秒。
与六连官兵同在抗洪现场的地方领导颇为不解:大伙儿这么累,为什么还要折腾?
六连的回答是:“六连的兵,任何时候也不能忘了战备!”
“这就是六连的魂——随时准备打仗!”硬六连所在某集团军政委白吕的话意味深长:六连诞生在抗日的烽火中,百余场战斗敢打能拼。但是,六连真正闻名全军,却并不是在战争年代,而是在和平年代,这值得我们深思……
承平日久,如何让准备打仗的劲头不松懈?记者从六连身上看到很多令人叹服的表现——
一个周末,六连官兵正在观看体育比赛。突然楼内警报响起,硬六连全副武装赶到集合地点,用时不到3分钟。久等不见上级检查,连队只好自行带回。然而,返回不到20分钟,武器刚刚入库,警报却又一次响起。
这一回,六连不仅比上次更快赶到,而且立刻展开战斗部署……
这次不打招呼的连续战备抽查,让心里原本质疑六连过硬的人也服气了。近10年来,在上级组织的16次战备拉动考核中,六连次次全团第一。
在六连,战备警报就是战斗号令,战备规范已固化成为官兵的生活习惯。连队在实践中总结的战备工作“三分四定”“四个秩序”被写入条令,至今仍是全军官兵的规范。
无论何时何地,连队日抽查、周出动、月拉练、季拉动战备习惯雷打不动;每一次战备检查必须量背带长短、看鞋袜型号、算备品消耗、掐时间节点;夜间紧急拉动都在灯熄火灭中进行,哨兵最后一个动作就是贴封条,准备开拔,走向战场……
记者走进六连宿舍,一名战士的床头格言赫然入目:不管战火离我们有多远,打仗思想一刻都不能“打盹”!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一时”是“敌人”最大的障眼法,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连队眼睛里永远有敌人
“天天喊准备打仗,敌人在哪里?”许多人曾这样问六连的官兵。
“我们曾经就此展开过讨论,大家最后辨明一个理儿: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这个‘一时’是‘敌人’最大的障眼法!”六连指导员环欣欣虽然年轻,想得却很深:“只要敌人存在,军人的脑子里就不能有‘一时’的概念!”
“看到忧患、不忘忧患、常怀忧患,这对一支许多年不打仗的军队、对一支需要保持自己荣誉的连队格外重要。”六连所在师吕万成政委说。
与六连毗邻而居的,是拥有“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的三连,1985年与六连同时被授称,也是响当当的一支连队。从那时起,六连就摽上了三连,约定每年授称日与三连比武。这一比,就是28年……
“其实,每一个荣誉集体或者个人,都会面临如何保持荣誉的问题,但是怎样才能‘保得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六连指导员环欣欣告诉记者,他在给连里的官兵讲课的时候,经常引用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恐龙不是很厉害吗?不适应变化就会灭绝。再想想我们六连,名气再大,不锤炼过硬的本领就会被对手打败,荣誉再多也保不住!”
“天下事,成于惧败于忽”。明白差距,明察危机,就不会放松、不敢懈怠,就能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旺盛的斗志。
去年底,就在硬六连即将迎来命名50周年的时候,师里有5个荣誉连队向他们发起了比武挑战。
当时,连长薛峰正率领连队训练尖子在兄弟军区英模连队参观见学。“这次比武会不会‘砸牌子’?”在全师的议论声里,指导员环欣欣率领官兵毅然应战。
5公里武装越野,每个连队从列兵、上等兵、士官中各挑选10人参加,六连因人数不够没法挑选,几乎全上,却保持领先;400米障碍,六连战士任斌中途右脚受伤,仍以2分20秒的优异成绩跑完全程……
这一次获胜,带给六连更多的思考。指导员环欣欣说:六连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强大的挑战者。要成为打仗无往不胜的刀尖,就要眼睛里永远有敌人,就要常在“硬石头”上磨刀。
真正的军人,从来不会停止与懈怠麻痹的战斗。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连队肩膀上永远有责任
“请裁评组取消我们连的冠军资格!”说出这句话时,连长薛峰心头一痛。
那天全团比武,最后压轴的5公里武装越野刚结束,六连包揽各项第一。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听错了:此次比武,全团将组织“质量排座次”,硬六连怎会将冠军拱手让人?
原来,在连队摸底考核中,六连机枪手张裕强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比全连平均成绩慢了近20秒。“这可要拖全连的后腿!”老班长们帮助张裕强分析原因:“其实你轻装5公里跑得还是很快的,武装5公里跑得不快,估计是身上的装具打乱了跑步的节奏。”
“把机枪的一些零件拆开装挎包里,这样跑也许就好多了。”张裕强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果然,正式比武时张裕强健步如飞,比全连平均成绩快了20秒。
“张裕强,你的机枪怎么没有弹鼓和脚架?”连长薛峰检查装具时发现了异常。“我带了,在挎包里!”“这不行!不符合实战要求。如果是打仗,敌人会给你组装枪支的时间吗?”于是,就出现了六连自请取消冠军资格的那一幕。
“这才是六连的硬作风!”团长黄朝武是六连第34任连长,对六连的精神传承颇感自豪:“六连官兵不忘争光的责任,更不忘打仗的使命。训风演风考风里的假把式,在硬六连都会绝迹!”
2012年8月,六连担负轻舟抵崖突击课目示范观摩任务,有人好心提醒:“为确保观摩效果和训练安全,不妨在崖壁上预设一些攀崖器材。”
没想到,演练那天,六连9名攀崖骨干抠着石缝、拽着荆棘、蹬着石块往上攀,硬是徒手攀上了20多米高、近80度的峭壁!
观摩结束,突击队员列队受阅,看到官兵的手上、腿上、脸上被剐出一道道血痕,有的队员指甲盖都被抠掉,观摩的人群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要想在战场上打败敌人,首先必须让自己足够强大。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连队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2014年1月6日,山林间的综合训练场,气温降至零度。
六连两栖突击小组悄然出发,一场进攻破障演练拉开帷幕。突击组长徐明明带领3名队员率先冲上5米高的高墙,纵身跃入冰冷的反坦克壕。
壕沟内,水冷刺骨,身上的负重一下子增加5公斤,他们迅速向对岸游去,扑向熊熊的火海、爬过浑浊的泥潭、攀上高耸的云梯……
翻看突击队员花名册,记者大吃一惊:徐明明居然是一名炊事员!
“炒菜的”能当突击组长?连长薛峰自信地告诉记者:六连没有不能打仗的兵,徐明明射击、战术等多个课目考核成绩都是优秀。
“短板、弱项、盲区,在六连都必须限期消灭!”六连所在师顾中师长自信地说:这就是六连的训练理念。要想在战场上打败敌人,必须首先自己强大到让对手无法战胜,而这种“不败”正是建立在消除各种可能发生的“失败”诱因的基础之上。想打赢明天的敌人,今天就要打赢自己!
前年盛夏,连长薛峰第一次带领连队海训,两栖战车海上编波训练不到一周,他发现航渡不确定因素较多,就连夜拟制战车海上训练方案,第二天送到团机关,主动请缨攻关。半个月后,薛峰带领的攻关小组成功突破新型步战车海上连续航渡极限,探索出了新的导航方式和战法。
“优秀刚起步,破纪录才算数!”六连官兵口口相传的这句顺口溜,全师皆知,与六连一墙之隔的五连连长潘炯对此印象颇深:“要说六连过硬的秘诀,就是长期以高于大纲、严于大纲、细于大纲的标准落实军事训练!”
六连训练场地,条件设置几乎苛刻:战车限制路驾驶,教范规定的通过障碍物宽度已近极限,他们再压缩十分之一;战斗射击,教范规定每次短停仅有数秒时间,他们再砍掉三分之一时间,还要求必须命中……
步兵五大专业人人优秀、装甲三大专业人人达标、干部和指挥士官全部达到“四会”教练员标准。六连官兵用行动证明,他们仍是硬骨雄风新一代:“永不服输地挑战,永不满足地超越,永不停步地拼搏!”(记者 魏兵 代烽 特约记者 黄建东 通讯员 李勇)
观 点
变化的时代,不软的“骨头”
■冯文平 白 吕
50年过去了,“硬骨头精神”依然长人志气,催人奋进!当我们听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起的全面深化改革号角,踏上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征程时,特别需要继承和弘扬“硬骨头精神”。
我们的时代,是中国经济转型、改革深入发展的伟大时代。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铁心跟党走、政治思想硬的传统不能丢。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实现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推进军队深层次改革,就要像“硬骨头六连”一样,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信念、铸牢军魂。
我们的时代,是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的机遇时代。现代战争特性正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更需要传承“硬骨头精神”的“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把对手设强、把情况设险、把困难设足,让官兵在逆境、困境、险境、绝境中摔打磨炼,锻造拖不垮、打不烂的顽强意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我们的时代,更是我军走向强军目标的关键时代。部队任务越重,越需要从严整饬军风军纪,下大力治理松散现象,狠刹各种不良倾向,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要像“硬骨头六连”一样,自觉养成雷厉风行、紧张快干、艰苦朴素、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依靠从严治军凝聚力量、锤炼意志、提高能力。
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变革,就需要走在前列的英雄来引领和示范。“硬骨头精神”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今天我们要奋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就必须坚持把“硬骨头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