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飞团队挑出波音787缺陷 美被迫承认修改
2013年1月9日,局方试飞团队登上B787客机,首次对世界最先进大型客机进行型号合格认可审定试飞。自此之后,CAAC在国际适航审定机构中的地位得以提高,世界开始倾听中国人对于商用飞机适航技术发展的见解与声音。
适航证是一架飞机生产、销售、运营的前提条件。按照目前国际航空市场的“游戏规则”,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适航证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是民用飞机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没有FAA的适航证,任何先进机型也只能飞制造国和购买国的国内航线,这即是航空先进国家给航空制造业后来者设置的一道无形的高“门槛”,也是关系到一场关系到天空安全和国家尊严的博弈战场。
2014年2月11日,在上海奥林匹克俱乐部的会议室里,中美局方围绕着ARJ21-700飞机适航审定工作的角力正在悄然进行。
CAAC更希望FAA试飞员能够尽快展开ARJ21-700飞机的熟悉性试飞工作,然而,即使申请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提供了详尽的ARJ21-700飞机试飞性能数据,似乎仍然不足以令FAA试飞员建立起足够的飞行信心。事实上FAA试飞员更希望从他们的国际同行——审定中心试飞团队获得对于ARJ21-700 飞机操纵品质以及安全性的直观判断。
在试飞团队成立之初,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7岁的年轻团队,除了丰富的飞行经历令国际同行羡慕之外,试飞审定经验的缺乏并不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尊重与认同。然而,正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与扎实的理论功底,试飞团队在与掌握世界最高适航审定技术的国际同行同场竞技中迅速接轨于国际一流水平。
长期以来,中国在引进国际商用飞机时不能进行审定试飞,这一被动局面直到审定中心试飞团队的成立才得以扭转。2013年,我国审定中心试飞团队在对B787客机驾驶舱进行适航评估时,发现发动机/APU灭火手柄灯与适航要求存在严重的偏离。最初,FAA并不相信CAAC对B787驾驶舱提出的评估报告,但是,面对审定中心试飞团队对相应审定条款的详细说明后,FAA不得不承认B787客机存在着设计缺陷,CAAC的判断是正确的,并要求波音公司立即加以优化调整。
2013年1月9日,在波音公司基本关闭了由审定中心试飞团队提出了29项行动项目后,审定中心试飞团队开始登上B787客机,首次对波音公司的最先进大型客机进行型号合格认可审定试飞。波音公司派出B787首席试飞员以及试飞工程师主管陪同飞行,在此次试飞中,审定中心试飞团队充分展示了CAAC审定试飞的能力。自此之后,CAAC在国际适航审定机构中的地位得以提高,世界开始倾听中国人对于商用飞机适航技术发展的见解与声音。
截止目前,在ARJ21-700的审定试飞中,局方试飞团队共完成469个架次,754个飞行小时的试飞工作,其中包括失速速度、大侧风、自然结冰、模拟冰型、振动以及抖振边界等多个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试飞科目。在整个审定试飞过程中,局方试飞团队还为ARJ21-700的设计优化提出了近千条建议,有效的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为ARJ21-700飞机的设计优化以及适航取证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缜密的分析,局方试飞团队还对现有ARJ21-700的试飞科目进行了合理的结合,仅失速试飞就为国家节省研制经费上千万元。截至目前,局方试飞团队已累计缩短约10%的审定试飞架次和时间,加速了ARJ21-700投入市场的进程。 (裴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