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治安处突急需警用直升机 数量约为美国1/50

2014年03月04日 14:59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警用航空作为一个新的警种目前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现代社会治安、反恐形势的需要,它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警用直升机作为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实施应急救援和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的有效工具,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快发展以警用直升机为主要载体的警用航空。1947年,美国第一架警务飞机投入使用。目前在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警务飞机已经很普遍。据统计,全球有4000多架警用直升机,其中美国约占一半,平均每百万人口有警用直升机7架;法国和德国分别有50多架和60多架,日本也拥有百架之多。

  我国第一支警务航空队是1993年成立的武汉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到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21支警务航空队伍,有飞机41架,在编人员约500名,在打击犯罪、追捕在逃人员、维护治安、疏导交通、参与重大活动安保、参加抢险救灾和应急救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批准在我国建立发展警用航空,明确了警用航空器为国家航空器。2004年1月,公安部党委作出决定成立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作为一级航空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并统一领导全国警用航空器的运行、安全和管理工作。2005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批准公安部为空管委成员单位。至此,警航正式成为我国继军航、民航之后的第三个航空管理部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批复和公安部党委的决定,标志着公安机关一个新警种的诞生,标志着警用航空器已正式列入人民警察装备系列,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公安机关的执法警务活动范围已由地面向空中发展,形成地空立体全方位执法的局面。我国警用航空开始进入正规有序的建设发展阶段。

  警用直升机的治安处突作用

  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大国,我国目前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其中既有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带来的群体事件,也有各种境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策划人为造成的事故灾难,同时,社会治安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公安机关任务涉及维护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个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广泛运用,犯罪与打击犯罪的较量,更集中地体现在对现代科技手段和新技术装备的运用上。警用航空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与其他警种相比,有机动速度快、灵活性强、监控范围大、适用领域广、威慑力强的突出优点。

  警用直升机的引入为我国公安机关治安和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它可作为空中平台,也可实施紧急空运,还能起到控制与震慑等多种作用。

  去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出动3000警力,从海陆空围剿汕尾陆丰博社村抓捕毒贩。12月28日下午2时广东省警务飞行队受领任务后,两架警用直升机快速准备妥当,于3时20分左右飞抵汕尾,为避免打草惊蛇,直升机停靠在汕尾市区待命。直至凌晨3时53分,也就是当晚战役打响前的7分钟,才飞往陆丰博社村上空执行任务。

  在这次战役中,直升机的任务是空中观察指挥、探照追踪、高音喊话、警戒巡逻、航拍取证等,由于是凌晨行动,当晚博社村又断电,整个村庄漆黑一片,直升机在探照追踪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一方面指引地面警力,另一方面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让逃窜的毒贩无处遁形。

  直升机具高空优势,尤其是其索降突袭、索降救援功能十分突出。在广东省另一场代号为“夜鹰行动”的实战行动中,在近百名地面民警对制造假币窝点形成合围并发起攻击的同时,警用直升机突然飞临现场上空,它低空盘旋,居高临下控制监视着整个现场,机上的探照灯把厂区照得通亮,对地面搜捕工作给予强大的支援。直升机还从空中索降特警队员,配合地面警力开展抓捕工作,展示了人民警察空地立体作战打击经济犯罪的威力。

  另一个警用直升机空中执法的例子是:2007年,山西警航对省内18个市、县进行了航空铲毒飞行,铲除非法种植罂粟100981株,有力打击了非法种植毒品行为。

  应急救援与医疗急救

  随着中国警务观念的不断创新,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成为各警务航空队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其他救援力量相比,直升机居高临下,能够悬停,搜寻视野宽广,耗费人力物力少,作业方式独特,可以突破其他救援设备所受的地形和环境限制,提供最及时的紧急救援,是第一现场救援的绝对主力,可以说,越是在关键时刻,直升机的作用体现得就越明显。 

  众多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性往往会造成交通中断、通信不畅,对处置工作带来困难。作为空中平台,直升机视野开阔,可以进行高效观察、信息搜集,并通过通信设备对地实施指挥。同时,机载的图像采集和传输系统也可以为指挥部门了解和判断现场情况提供有效途径。

  2010年三门峡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泥石流灾害。三门峡警用航空队飞赴灾区进行空中巡察,他们拍摄到的受灾现场鸟瞰图为救灾工作提供了详细资料。

  2006年7月,受台风“碧利斯”及低压槽影响,广东北部、东部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广东省厅警务航空队出动两架直升机飞往韶关参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警务航空队连续8天共飞行94架次、84个小时,救出处于危急关头的群众57名,向乳源的桂头、乐昌的坪石等7个受灾重镇13个受灾点投放了29.1吨救灾物资,出色地完成任务。

  2009年6月5日,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大面积山体垮塌,一个采矿场、6户居民、过路的80余人被掩埋。重庆市公安局立即调用警用直升机参加救援,第一阶段共飞行8小时、11架次。接着,机组人员克服峡谷地形特殊、气流变化快等不利情形,连续出动8架次,进行了1小时45分钟的航拍,为灾害事故的调查和现场救援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医疗急救作为应急救援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越来越为人民群众所关注,而目前我国医疗急救快速反应还不够及时,“120”急救系统面临的最大制约是交通,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状况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大城市。因此,直升机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关于医疗应急救援,国际上有“黄金30分钟”的理念。据统计,伤员在突发事故发生后10分钟内被送往医院,生还可能性就提高15%,而直升机的速度比救护车要快近3倍,能够大大提高医疗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日本首都东京,有6支航空救援队,在市区内接警后,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德国国内任何一点都可以在15分钟内得到航空救援服务。在香港,需要紧急救援的情况下调用直升机是最先想到,也是最快、最有效的。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百姓,都有调用或请求直升机救援的意识。世博会期间,上海警务航空队就与医疗急救中心配合,成功地组织实施了4起急救病人(伤员)转送救治工作。目前上海警航队已与上海医疗卫生系统达成共识,正积极推进上海空中医疗救援机制的建立。

  大型活动中的空中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各类大型活动明显增多,特别是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比赛、展览的举办,使我公安机关正在面临巨大的安保压力和各种挑战。

  大型活动的特点是人多,组织工作复杂,信息获取、鉴别难度大,现场秩序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直升机在这种情况下可发挥独特的功效,其空中监控范围广,机动性强,可实时获取全局性的信息,并能根据需要快速机动转换监控目标,实现空中有效的监控和指挥。

  世博会期间,上海警务航空队在在世博园区周边每日早晚参与交通巡逻,指挥疏导地面人流车流。在园区周边和市境道口,警用直升机在上空巡逻,以掌控入沪车流状况,并及时与交通部门联合指挥疏导。同时,上海警务航空队也参与园区内突发事件的救助。另外,警用直升机还配合边防武警参与巡逻,并在相关水道实行空中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船只。

  装备有限 亟待发展

  经过11年发展,虽然保有量仍然有限,但我国现已拥有包括轻型活塞直升机、轻型单发涡轮直升机、轻型双发涡轮直升机、中型双发涡轮直升机和大型双发涡轮直升机在内的多型警用直升机。其中,轻型活塞直升机主要用于监视、巡逻、指挥、通信等用途;轻型单发涡轮直升机主要用于训练、通信、救护等用途;轻、中型双发涡轮直升机及主要用于巡逻、救护、救援、执法、反恐、公务等用途;而大型双发涡轮直升机则主要用于反恐、运输、公务、消防等用途。

  由于国内警用直升机的采购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财政,因此目前只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装备了警用直升机。从警用任务需求的角度讲,警用直升机除了服务经济和社会,更为重要的是要为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因此,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同样需要警用直升机来提升社会管理和执法能力。

  作为警用直升机国产供应商,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向国内警务航空队提供了5架直升机。同时为警航队伍培养了39名零起点的飞行学员,取得了公安部颁发的警务飞行许可。时至今日,警用直升机市场已然成为国内最具潜力的民机市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人民对公安执法、服务民众、处突维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警航也进入快速发展道路。面对这个潜在市场,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应继续发挥自身在制造、维修、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警航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为中国警航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做出贡献。(逸文)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