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女革命者无惧酷刑:竹签戳指撕出血肉(图)
谢飞
冯增敏
烈士两千洒碧血,女兵一万举红缨。
谢飞、刘秋菊、冯增敏、何秀英、孙玉梅、王仲民、杨仙、许如梅、苏爱梅、梁爱香、林一人……琼崖女性革命者如鲜花般次第开放,谱写出革命之路上的绚烂篇章。革命的残酷与跌宕,革命女性的爱与恨、信仰与理想都在历史的回眸中得到了真实而详尽的再现。在她们的身上,最激烈的真,与最温柔的美,合二为一。如果将这些革命女性比喻成花朵,那么她们当中,或有的如菊花般绝傲,或有的如梅花般凛然,也有的像牡丹一样的绚烂,或者,如珊瑚花似的雅致……
无论时光飞度,人们都难以忘怀长眠于九泉下或仍健在的女英雄们。当历史的指针再度指向她们,她们似已化作三月的飞花,迎春绽放!
她们
走在革命理想的追梦途中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200多万人口的海南岛,参加革命斗争的群众组织有3万多人,其中妇女有1万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艰苦斗争中,为革命而牺牲的女烈士2000多名,其占当时总人口的比例之高,于全国各省之最。解放战争时期,琼崖纵队中的女兵,占到了15%,并且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多少年后再来回忆梳理这些革命女性,原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说,数字本身正彰显着一个不可抹灭的事实:海南“红色女性”在革命斗争中,真正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历史碧波中的众多女战士,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是历尽人间苦辣的童养媳和农村妇女,有的是背叛族权家规的少数民族女性,也有的是漂洋过海归国的女华侨,还有冲破了封建枷锁弃笔从戎的女学生……她们的汇聚,是为追梦革命的理想。
1926年,中共琼崖地委和团地委在文昌、琼山、琼东、乐会等地开展扫盲识字运动,在府城读书的女学生琼香(即中国老红军女战士谢飞)回到家乡文昌县湖山乡,创办平民学校识字班。一拨拨乡村里的妇女进了学堂,琼香的新潮像南海的波涛,她激动地说,“姐妹们,茶园村平民学校今天开学了!我们只有学好文化,懂得革命道理,才能为妇女自身解放做斗争。我们中的很多人,历来被视为男人的附庸,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这不公平!”
年轻的谢飞,将自己人生的革命理想,融入了生动的讲堂,讲述给劳动妇女,这些曾胸无文墨的妇女豁然开朗,仿佛一个美好的世界就在眼前。在谢飞的带动下,很多妇女参加了农会活动,开展与土豪劣绅的斗争,光荣加入了共产党,而谢飞自己,秉承一腔热血理想,勇跋征程,成为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女将。
“这无休止的战乱,你不留在海外读书,居然回来?”“这块土地是我的源、我的根,我必须回!”挚爱海南这方热土的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战士何秀英,说出这番话时,年仅18岁。她经香港到湛江,靠一艘简陋的小木船在大海上飘荡,“偷渡”琼州海峡回到故乡,“国家处于存亡的关头,日寇的铁蹄踏上了我们的家园,怎能不把抗日救亡视为己任!”
1940年代,何秀英毅然参加服务团,展开抗日工作,做战地救护,筹募捐款……每一次救国宣讲,她动心动情,很多群众受到了她的感染,往南洋逃难的人少了,乡亲们明白了抗日救国的道理,很快掀起了一个募捐慰劳、参军参战的热潮。
在这群“红色女性”的生命里,有一条不被割断的“主脉”:那就是始终如一无悔眷念着这片红色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