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与淞沪抗战烈士未能全进公墓 因人多需抽签
2014年03月24日 14:4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灵谷寺景区内的这座牌坊,看上去十分壮观,它仿造了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饰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魅力无穷。
牌坊建于1935年,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牌坊正面题“大仁大义”,背面题“救国救民”,均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牌坊中轴线以北是灵谷寺无梁殿,建公墓时将殿堂改为祭堂,再往北是纪念塔。阵亡将士陵园内有三个公墓,共葬入1029名阵亡者,多数是北伐战争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当时由于阵亡将士众多,公墓没能全部容纳,采取以师为单位,用抽签的方法,从每一军阶将士中抽一名代表安葬。公墓建成后,社会各界赠送了许多纪念品,供公墓陈设。其中有紫铜狮子,紫铜鼎,石鼎,铜香炉。此外,还有石狮、银鼎、银盾、银花圈等。但除了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石虎,以及大门前的石狮还有石鼎外,其余纪念品已不知去向。
抗战期间,公墓建筑群曾遭到破坏,特别是松风阁纪念馆破坏严重。抗战胜利后,国府还都,曾做了简易的维修。灵谷公园成立后,国家屡次拨款维修,对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十年动乱中遭到破坏的建筑物,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已分期分批进行了整修,逐步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蔡震 文/绘
【编辑:高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