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需破釜沉舟 让菲认识到挑战中国代价
南海破局,中国“功夫在诗外”
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表示,对破坏南海和平稳定的挑衅行为,中国会果断回应。日前菲律宾向国际仲裁庭提交4000页诉状,指控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违反海洋法公约,宣称菲方对仁爱礁等岛屿有“唯一主权”。中国对此提出多方面批评和质疑。
就事情本身而言,中方很多主张无疑有自身道理。但菲方做法对中国的挑战在于,它就按国际法上不是十分站得住脚或道理不是很充分的做法去做了,而如果国际仲裁庭基于某些原因接受菲方的诉状,那菲律宾就会强调自己的做法是合法和有理的,并指责中国的立场是无理和不合法的。由此造成的态势,是其利用国际仲裁庭的背书,使中国的立场变得被动。
菲律宾把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背后首要的问题是国家之间的博弈,而不只是单纯的国际法律适用性问题。可以说,菲律宾的做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相应地,中国的应对也不能止于国际法层面的辩驳。何况这个辩驳,一个在国际仲裁庭之内,一个在国际仲裁庭之外,双方位置的不对等性不言而喻。
菲律宾为提交国际仲裁,准备了很长时间。这个过程至今已有一年多。随着时间推移,给中国造成的压力客观上将呈增大之势。显然,菲律宾并不指望通过国际仲裁取得一锤定音的效果,其核心目的是限定中菲解决南海问题的主渠道。使南海问题的解决,离中国一贯主张的通过直接当事方协商和谈判解决的路径越来越远,也使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主张、实力优势在南海争端中失去用武之地。菲律宾的做法是在南海争端中强行划定一个对己有利的主竞技场,并试图通过国际压力迫使中国进入这一竞技场,更希望由双方在这一竞技场的比赛结果决定争端结果。
中国需要探索打破这一局面的办法,特别是要打破菲律宾试图锁定的这一博弈路径。宏观上,菲律宾为中国设了一个局,如果中国的思路局限在这个局内,则无法破这个局。因此,中国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功夫在诗外”。
中国要改善自身在南海争端中的态势,需要有几个方面的政策效果做支撑:一是需让相关国家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维护自身主权权益的决心,要更加彻底地打掉任何非分之想,在这方面,中国需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二是让菲律宾认识到不断挑战中国的做法会有代价,要让其对代价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而不是留下太多模糊的空间;第三,要让菲律宾看到双边谈判是有出路的,而不是只有对抗一途。
此次事件也有助于推动对中国外交的反思,使中国认识到战略克制既有让周边国家安心的一面,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有时是颇为严重的负面效果,就是对战略威慑力的侵蚀,导致部分周边国家做无理、非法之事却不害怕、无畏惧之感。如何有效结合坚持互利合作、保持战略威慑、进行适度的战略安抚这三个方面,实现周边环境相对积极意义上的稳定,实际上是中国从古到今一直面临的战略问题。今天,中国外交在这个方面需要有更多创造性的思维和更为稳妥的政策举措。▲(作者是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周方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