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呐浮标帮飞机成有效反潜武器 取代雷达成主力
声呐技术至今已有超过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李维斯·理察森所发明,并在一战时开始应用到战场,主要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这些声呐只能被动听音,属于被动声呐,或者叫做“水听器”。
在1915年,法国物理学家与俄国电气工程师合作发明了第一部用于侦测潜艇的主动式声呐设备。尽管后来压电式变换器取代了他们一开始使用的静电变换器,但他们的工作成果仍然影响了未来的声呐设计。1916年,加拿大物理学家承揽下一个属于英国发明研究协会的声呐项目,研制出“潜艇探测器”。到1918年,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出了成品,1922年开始投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前的潜艇声呐只能对单个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工作频率集中在20千赫~30千赫,主动式发射功率不超过800瓦。信号处理限于简单的滤波和放大。对目标存在与类型的判断主要靠操作人员的听觉、视觉和经验。
为了打赢战争,双方军队一件件新式武器相继亮相前台。
1943年4月,德国技术专家为纳粹海军研制了潜艇“通气管”装置。“通气管”装置是一种延长了的柴油机排气孔,是一个装有阀门的筒管。当潜艇在9米~12米的潜望镜深度游动时,柴油机通过这个“通气管”装置向水面排出烟气。装上“通气管”装置后,潜艇速度提高了3倍,也不用再浮出水面充电。它使飞机作为反潜武器的效能失去了许多,并几乎使雷达无效。在盟军登陆西欧的10周里,装有“通气管”装置的德国潜艇和音响鱼雷击沉了12艘商船。
有矛便有盾。美英技术专家不仅发明了更先进的声呐,又为同盟国飞机发明了空投声呐浮标。飞机把浮标投向怀疑有潜艇的水域,浮标上的音响装置就会寻找潜艇,浮标上的无线电自动发报机还能把音响发射给飞机,结果飞机不仅成为有效的反潜武器,还取代了过去雷达所要完成的探测任务。(孙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