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惕中国核材料内部失窃和东突袭击核设施
中国要发展强大的核安保文化
近日媒体传出中国首家内陆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即将筹备开工的消息,而民众质疑仍是最大阻力。中国政府近年来采用多种措施大力改进核安保能力,严格履行核安保国际义务并支持加强核安保国际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当然,中国应进一步建立一个完整、可靠有效的核安保制度,确保有能力和有效地防范各种恐怖主义和刑事犯罪行为,以及对核材料、核设施和核运输所可能带来的威胁。为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中国需要更新和明确对所有军事与民用核设施防范核恐怖威胁标准(即基准设计威胁)的要求。中国应重新审查和提升其设计核设施实物保护的标准。新的标准应有效地防范所有可能的威胁,其中不仅包括各种暴力袭击,还应包括欺骗和潜伏,以及内外串通。
第二,目前中国主要的核材料管制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分别颁布于1987年和1990年。中国应更新其核材料管制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发布更严格、更清晰、以最基本的基准设计威胁为基础的法规与条例,防范潜在的核恐怖主义威胁。法规应相当强而有力,如确切遵守,可以有效地提升核安保水平。同时,需要有效地把现行的国际法律架构融入国内的法规和条例,以加强本地的核安保。执行核安保的重点应在于持续改进,管理者应不断地努力找出和修正可能的漏洞,并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三,为了确保核安保系统有效实施,发展一个强大的核安保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核安全峰会上也曾强调指出“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一些专家学者对核恐怖威胁的认识不够,部分资深的核专家与核工业工作人员过于自满。事实上,我们不能排除在中国发生内部盗窃核材料的可能性,尤其当中国社会加速市场化,且贪污腐败问题变得严重之时。外部的恐怖袭击也可能对中国的核设施构成威胁,尤其是“东突”的恐怖主义势力。另一个忧虑则是境外核走私的威胁。
因此,从政府到营运者的相关机构应采取措施,克服相关人士的自满情绪,令他们相信核恐怖威胁的可能性。应对核安保人员进行定期的训练,不但要改善他们的职业技能,还要使他们意识到核安保的重要性。每位员工不但应该严谨地遵循现有的核安保体系,还应主动地、不断地寻找进一步改善该体系的方法。
第四,中国核安保得以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际合作尤其是中国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能源部之间的合作。这些合作应当持续并加强。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核安保合作范围广泛,包括深度讨论、研讨会、联合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以及最佳实际经验交流会等。中美还应考虑从民用核范围的合作扩展至军用核设施领域。
中国政府应鼓励其相关核企业和安保专业人士,参与世界核安保研究所和其他有助于分享最佳实际经验的研讨会和训练。为进一步展示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应积极考虑加入更多旨在加强国际核安保标准和有效实施的多边倡议。▲(作者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管理原子项目高级研究员 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