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外交为何不能像俄那么“爽”?
中国外交不可能像俄那么“爽”
乌克兰危机引发俄罗斯强势反弹。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克里米亚重回俄罗斯怀抱,给中国人触动很大。许多中国人反思,中国外交为何不能像俄罗斯那么爽?
事实上,中国人还未心动,就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也收到一份默克尔总理赠送的特殊礼物——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是年,乾隆即位,大清进入最强盛期。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强力改变俄乌边界,引发默克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忧。
我们当然理解欧洲人对边界的敏感性。近代以来,边界变迁将欧洲各国拖入频繁的战争之中。因此,说清楚中国不会效仿俄罗斯,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任务。当然这并非刻意区分中俄——俄罗斯就是俄罗斯,中国就是中国。倒是这种类比,的确让人不可掉以轻心。之前,欧洲人就曾把中国比作苏联。
从历史层面看,民族形成的文化基因,使得中国从本质上区别于俄罗斯。俄罗斯的历史发端于“基辅罗斯”,其后从基辅公国不断扩张,从欧洲到亚洲,直至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使得俄罗斯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最大国家。中国地理位置特点——北是茫茫草原,南是朝贡之国,东是浩瀚大海,西是喜马拉雅山,使其养成“中央帝国”思维,秉承“天下无外”观。时间的逻辑而非空间的逻辑支配着中国观念,注重文化吸引力而非地理上扩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
从现实层面而言,中俄第二大根本不同是国际依存度。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获益者和建设者,经济发展对能源与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一半以上,出口与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对外依存性使中国选择与世界合作。而俄罗斯靠能源与军事产品出口,经济结构较为垄断和单一,对外经济依存度远逊于中国,反而西方有求于俄罗斯的能源与外交影响力。
从未来层面而言,中俄第三大不同是对未来的不同期盼。尽管俄罗斯人对未来也有美好向往,但各种民调显示,中国人对未来更乐观,不会逞强而断送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除印度、不丹外,中国与陆上14个邻国几乎都签订了边界协定。
总之,中国不必效仿俄罗斯,也无需效仿。中国人从近代化得出的一个最重要启示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俄罗斯有俄罗斯的对外行为逻辑,中国有中国的对外行为逻辑。简单拿普京的“爽”劲儿指责中国外交太软,只能贻笑大方。▲(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义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