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核潜艇新领军人物:37岁被任命新型号副总师

2014年05月04日 11:27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今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谈到梦想,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深情地说:“还是核潜艇,希望我国核潜艇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让我热血沸腾!”1日,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后起之秀、某新型号副总设计师及动力系统总师刘春林表示,圆核潜艇老一代科学家之梦,圆国人海洋强国之梦,青年科研工作者重任在肩。

  追赶时间,37岁成为型号副总设计师

  核潜艇是我国的“撒手锏”武器,对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安全、尊严至关重要。而核动力装置对核潜艇来说,如同人体的心脏。

  1998年,刘春林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学业成绩优异的他,拒绝了多份具有吸引力的工作邀请,毅然选择了条件更加艰苦的719研究所,“那时候,我心中就有着海洋强国的梦,希望能在核潜艇研究方面尽绵薄之力。”

  来到研究所后,刘春林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他所学专业、他最热衷钻研的技术,正是核潜艇这个水下“科技城堡”体内最重要的动力装置所急需。研究核潜艇的“心脏”,对刘春林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压力。他抓住一切学习进步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装备联调和型号建造现场学习、锻炼。

  “挑灯夜读,重复性实验,到全国各地驻场,我从没有过节假日。”刘春林说,最苦的时候,他连续7天7夜没休息,任务完成后,脑部神经系统出现带状疱疹,“像针扎一样,几秒钟一次,痛得没办法了,才去医院检查。”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和时间竞走,细化到分秒。”刘春林说,赶时间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平日吃饭,我吃了两碗,其他人最多吃半碗。”

  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极高的悟性和拼命的钻研劲,2005年,工作仅7年的刘春林被任命为某型号系统副主任设计师。2012年,某新型号批复立项研制,刘春林被国防科工局任命为该型号的副总设计师,同时兼任该型号动力系统总师。

  那一年,刘春林37岁,成为中国新一代核潜艇最年轻的型号副总设计师。

  锐意创新,攻克多项尖端技术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曾经中断20年。刘春林知道,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迫在眉睫。从入所的那一天起,他就将全部身心扑在推动型号核动力技术进步上。

  2011年夏季,刘春林带领的团队接到新任务,对某产品进行高温高压试验。在近50℃的实验室,刘春林带着一帮小伙子,24小时不间断地做疲劳试验,推断可行性。“实验室又热又闷,实在受不了了,我就让他们出去待个几分钟,透个气。”刘春林说,承接这个项目的压力非常大,“这是一个平常需要半年时间完成的任务,我们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且要求一次性通过。”

  至项目成功,团队人员平均加班700小时。研究所在征求奖励意见时,团队成员一致表示:“只想好好睡一觉。”

  在719所,大伙都知道刘春林是个“拼命三郎”。“极限下潜深度”是核潜艇的重要指标,新型号核潜艇需要通过惊险的“极限深潜”来检验。面对死亡威胁,刘春林不找借口,一次次随艇深潜,只为更好掌握情况,进行技术创新。

  在他以身示范的“高压”之下,团队成员成长迅速,如今,他带的五个片长全部成长为专业组长、系统主任设计师。他自己除13项各级科技进步奖外,还拥有了5项国防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铁人精神,一年加班近千小时

  对核潜艇技术研发团队而言,到实验场地解决问题的“驻场”生活无法逃避。在长时间的“驻场”过程中,最苦的是每日多次的“爬舱”。

  2002年底,刘春林参加一个艇的配建和试航工作。“每天,我带着手电筒、手套、工作服‘吉祥三宝’来到庞大的舱体,在纵横交错的管道中,找到合适的入口,拿着系统原理图,爬进去沿管道找对应的阀门等零部件。”刘春林说,为了抢进度,他经常加班“爬舱”,晚上用手电筒在管道探路,“有一次摸黑前行,我被卡在管道中间,幸好外面有人照应,爬进去把我拖了出来。”

  铸就强军魂,托举中国梦。以“铁人精神”干工作,刘春林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在他的时间表上,没有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年平均加班时间近千小时。他带领专业团队超常规地完成了任务,拿出的方案新技术应用率超过70%,得到用户高度评价。

  工作出色的刘春林,觉得最对不起的是家庭。“陪妻子逛街、散步,陪孩子旅游、读书,对他们的承诺,我一次又一次爽约。他们的理解和包容,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刘春林说。(彭小萍、樊俊锋、袁承昊)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