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看甲午:战争失败暴露海防观念的局限
央广网北京5月15日消息(记者李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节目从5月1日开始推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特别节目《一南眼中的甲午战争》,今天刊发《一南眼中的甲午战争》第三集。
清朝北洋水师(资料图)
农耕文明习惯安于现状缺乏对海洋的进取心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农耕文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安于现状,不求太多进取,尤其像从前的中国地大物博,本身土地的养育能力很强,因而就没有征服和开拓的欲望。
中国人过去经常讲“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我们不愿到远方去,在家乡窝着就挺好,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生活。
而所谓海洋文明,大多是岛国或是濒海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都是岛国,荷兰、西班牙、美国等都是大面积的濒海国家。
海洋是深不可测和远不可测的,出海需要很大的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出不了海。海洋里到底有什么?不管是远洋捕捞还是海洋探矿,这种人类活动对自然科学技术要求、对航海的技术要求、对人的精神砺练与农耕文明都是不同的。
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客观上存在着这种差异,海洋文明充满了一种征服欲望,远渡重洋就是体现一种对自然界的征服。而农耕文明恪守的是重陆轻海的大陆意识。
大清王朝决心建设北洋水师时,从李鸿章等大臣的一系列奏折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海防是非常重视的,认为当时中国主要的危险来自于海洋。但是由于中国这种农耕文明的习惯,我们没有征服的欲望。
我们长期重视的是海防,把海洋防住。我们并不想征服海洋,比如说:控制黄海、控制日本海、进而攻击和占领日本,我们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日本有这样的想法,它的想法就是要控制日本海、控制黄海、占领朝鲜半岛、占领中国。
因此,黄色的农耕文明在海洋的进取心方面比较差,这样在大清王朝组建海军时,对海军的重视是仅仅少数几个统治者重视还是全民重视?这里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这也是甲午战争我们遭到失败的原因之一。
一部近现代史一再证明,国家遭遇割地赔款,并非仅仅因为战争的失败,本质上在战争尚未发生之时,在确定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手段以及决定主要依赖何种手段的抉择中,结局就大致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