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军盐城舰官兵听机器杂音辨故障 3秒决策反导

2014年05月30日 10:15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参与互动(0)
陈玉清在检查主机是否有杂音
陈玉清在检查主机是否有杂音

  战位上的绝活儿—— 海军烟台舰舰员小记

  用声音“看”目标

  舰艇上的听音员,又叫声呐兵,他们在噪声中发现目标的动向,是用声波“监视”目标的一个战位。

  从2000年入伍算起,王支发在声呐专业上已经干了14年,现在是烟台舰反潜部门的一名声呐技师。

  如何从噪声中识别出目标信号的声音呢?一艘水面舰艇螺旋桨的噪声听起来是什么样的?一艘潜艇的回声听起来又是什么样的?

  为了给记者一个直观的印象,王支发为记者播放了几段噪声录音。

  第一段录音中含有“柴油机螺旋桨”的噪声。初听起来,录音中一直持续的是“沙沙”的声响,但细听还是能听出一些有规律的节奏,微弱地夹杂在嘈杂的背景音中。由于很难用语言形容这种音调,记者无法断定自己听到的是否是“柴油机螺旋桨”发出的噪声。

  在另一段回声录音中,记者则错把回声信号发射时的“嘀”音当成了潜艇。其实真正的潜艇还隐藏在后面一段细微的噪声中。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用来概括听音员工作的特点。

  “培养一个合格的声呐兵要用四五年的时间。”王支发说。长期的听音培训,始终在噪声里寻找规律和区别,上百段目标信号资料,难免会让人心情烦躁和压抑。

  “必须有耐心,一遍两遍听不出来,可以多听,但还是要用心,不用心,听一百遍也听不出区别。”王支发这样介绍自己的经验。

  每年,上级都会组织大比武。在听音员比武中,原时长为5分钟的录音被截取成一段只有1分钟的噪音,听音员在这1分钟之内,要辨别出目标噪音信号。

  王支发介绍,通过练习,听音员可以根据音调的变化,从而“看”到潜艇正在做出什么样的转向动作。在实践中,舰艇面对声波角度的改变,都会使听音员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产生很大的差异。用王支发的话说,随着潜艇越来越先进的减噪设计,反潜也成为了“世界性难题”。

  在谈及这次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有哪些新变化时,王支发说:“如今的演习更贴近实战,情报中只会提供一个大致的海区范围,自主对抗的加强,也为听音员积累了更多的海上实战经验。”

  给机器“听诊”

  机电设备是整个舰艇的“心脏”,担负着为整艘舰艇提供动力、供电供水等重要环节。机舱位于舰艇水面以下甲板,工作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机器轰鸣之声不绝于耳。记者在与轮机技师、一级军士长陈玉清交谈时,只有将耳朵贴近陈玉清的嘴边,才能勉强听清他的话。

  “机舱的噪音能达到多少分贝啊?”记者将手扩在嘴边,大声问陈玉清。

  “怎么也得有160分贝吧。”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陈玉清的嗓门却并不大。军人的质朴、长期跟机器打交道,这些因素使得陈玉清看上去有些沉默寡言。

  在机舱内,陈玉清拿出听棒,猫着腰,将听棒的一端抵在机器上,另一端抵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像是在给机器“听诊”。

  “能听到什么?”记者问。

  “听听机器有没有杂音。”陈玉清说。

  想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分辨出机器异常的响动,需要经验的积累,更要靠自身的钻研。

  陈玉清1988年入伍,当上了主机兵,自此就再没离开过机舱工作。27年时间,从以前手动操控主机,到现在的自动化无人机舱,舰艇装备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他也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现在他已经是一级军士长,机电部门的战士一提起“老陈”,言语中都流露出钦佩。

  “说句玩笑话,老陈对机器比对自己家里人还熟悉。”副机电长孙保林说。

  在机电集控室的操作屏幕上,能通过监控看到全舰各个角落的情况:有无漏水,通道门是否敞开,有无火情。单是对主机的监控设点就达到60多个。这在以前手动操作主机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同时也对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老陈善于学习,总能迅速掌握新的技术和装备。

  “一专多能是基本要求。”陈玉清说。

  操作台上“弹琴”

  提起自己所在的部门,舰空导弹区队长谢宗磊一脸自豪。对空作战部门是舰艇上最核心的部门,也是整个支队唯一一个立过二等功的部门。

  善于总结的谢宗磊将自己的工作特点总结为“快、准、稳”三个字。

  他说:“现代战争要求我们反应速度必须要快,到战位要快,投入战斗准备要快,完成最后战斗准备要快。同时口令必须简洁。这一切都是为节省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一连串的“快”字把在操作台前体验的记者仿佛也带入了实弹演练的现场。

  “第二点就是准,雷达发现目标,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准确判断目标是否真正向我进攻。第三就是稳,判明对方是敌方后,时间就以秒为单位计算了,敌方导弹速度再慢也是亚音速,留给作出决策的时间只有3秒左右,虽然时间很紧张,但心里要稳。”

  在操作台的上方,几十股电缆布置有序。“这些电缆就跟人的神经一样。我们要摸清每一根电缆的去向。哪一个地方出了问题,我们能用最短时间排除。”

  谢宗磊拿来一本足有400多页的资料书,像这样的资料加在一起有十几本。通过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这十几本书的内容已经被谢宗磊压缩成了几张A4纸的容量。这本“秘籍”的出炉,也方便了战位上的其他战士迅速熟悉操作。

  “舰空导弹的战位就是一个小家庭。我们一个人‘能’,不叫‘能’,你能解决的,下边兄弟也能解决,带领整体进步,才叫指挥员。”谢宗磊说。

  随着如今军演实战性和复杂性的增强,对反应时间的要求也更高。看似简单的操作台,几个按钮,一台屏幕,如果不把所有问题、困难都想到,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发射失败。

  导弹发射屏幕上的操作类似电脑上不同窗口之间的切换。日积月累的操作使谢宗磊手指非常灵活,在屏幕上运指如飞的过程就像是钢琴家在演奏最美的乐章。与演奏钢琴不同的是,操作手手指的每一个动作,都关系着导弹发射的成败。

  “把每一次演习都当作一个舞台,每一次打弹都是一次提高,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谢宗磊这样总结自己在舰空导弹战位上16年的经历。(实习记者 王自堃)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