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青睐苏-35有三大原因 矢量发动机很诱人

2014年06月23日 17:06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俄罗斯苏-35虽然不是第五代歼击机,但一些性能基本上达到了第五代战机的要求。在美国空军的第五代战机F-22服役已经很多年的情况下,俄空军的T-50仍然只造了4架试验机,装备时间遥遥无期。并且这款已经“迟来”20年的战机,仍然落后于其最初的追赶目标F-22。那么,中国这次大规模购买俄制武器到底值不值呢?对于一个连续试飞成功歼-20和歼-31两种五代机的国家,对于一个正在研制歼10B和歼16两种优秀四代改进型战斗机的国家,为什么还会购买苏-35?

  航电系统国产更强

  苏-35S战机配备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一直是俄方最为夸耀的一项。苏-35S的雷达探测距离号称达400公里,但这只是针对大型老式轰炸机的数据,对普通战斗机只在150-200公里水平,对于三代半和四代机则可能只在100公里以内。“雪豹-E”雷达实际上仍属于无源相控阵(PESA),所以技术水准并不高,优点只是不精确探测距离特别远。但此类“远视眼”也有看不清近处的特点,实战中很容易成为致命缺陷。苏-35用的是PESA无源相控阵雷达,而中国的J-10B都已经装备了AESE有源相控阵雷达。

  苏-35配备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是俄罗斯几乎所有作战飞机上的标准配置。苏-35的IRST型号为OLS-35,该系统一次可跟踪4个不同波段的红外信号,最大探测距离为90公里(目标尾部)和50公里(目标前方)。激光测距仪的测量距离为20公里(空中目标)和30公里(地面目标)。但这个系统的性能与中国研制的某型系统接近,不存在引进的必要。那么,买苏-35战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矢量发动机很诱人

  苏-35说到底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四代机,但它的发动机是四代机的发动机。苏-35的发动机有哪些优点呢?

  苏-35配备了土星公司的最新型117S涡轮风扇型发动机,最大速度达2.25马赫。117S系AL-31FM型发动机的深度改型,推力14.5吨,系一款推力矢量发动机。采用先进的低压涡轮和高压涡轮技术,同时,它使用了被称为SDU-D的精密数字式控制系统。这些新技术使得该发动机的整体推力跃升了16%。

  一般来说,发动机是战机损耗较为严重的部分之一,其维修频度会对战机整体作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而117S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为4000小时,是同类发动机的两倍以上。两次大修间隔时间为1000小时,也是同类产品的两倍左右,这为苏-35的出动能力和作战时间都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据推测,中国在2020年第四代战机才能形成有效战斗力,在这6年时间,指望歼-10、歼-11能够抗衡美国空军的F-22确实有点困难,这样就必须有一种临时性的战斗机补充战斗力。而国内战机产能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空军需求。有媒体报道,国产歼-10、歼-11B年产量不到48架,加上歼-15、歼-16的需求,所以每年自己制造的新机数量有限,需从俄罗斯进口战机。而能从俄罗斯进口到先进的矢量发动机,对于中国四代机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由于有了苏-35的117S发动机,歼-20就能成为真正的第四代战斗机,实现超音速巡航的梦想。苏-35的矢量发动机技术也是中国急于获得的。因为矢量发动机技术有助于中国涡扇-15发动机早日研制成功,可使歼-20战机早日装上“中国心”。

  维系中俄战略关系

  长期以来,中俄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是中国战略合作的关键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经济“休克”的俄罗斯通过对华军售获得大量外汇,同时保证俄军工底子能够维系,中国方面则获得亟须的尖端武器和技术。中国军工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主要以购买发动机和技术合作为主,已很少同俄签订武器大单。而俄罗斯的经济也恢复得很快,外汇储不少,还有财力引进西北风级攻击舰这样的大型项目。可见,资金问题不算主因。这笔交易一方面可以接触到新的技术,更重要的可以继续维系中俄战略关系,因为中国购买苏-35对其他俄系装备国家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让本来就是用于出口的苏-35尽快打开国际市场,同时为中俄在其他方面的合作(比如天然气、石油合作)增加还价的砝码。(中 广)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