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日本或与美开发六代战机 中国遇更严峻挑战

2014年06月24日 10:32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警惕松绑的武士——日本放宽武器出口政策的战略考量

  2014年4月1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彻底取代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新三原则”规定:禁止向争端当事国或在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出口武器;仅限有利于和平贡献和有助于日本安全的情况下出口武器;仅在能够确保妥善管理的情况下允许出口武器被用于其他目的或转至第三国。

  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则”最早于1967年提出,规定“禁止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联合国决议规定实施武器禁运国家以及国际冲突的当事国或有冲突危险的国家出口武器”。1976年,该原则适用范围扩大。1981年,日本众、参两院通过决议,全面禁止武器出口。但是,随着1983年向美国出售武器制作技术被当做“特例”处理,“武器出口三原则”开始被一次次撕破。2004年,小泉内阁决定和美国共同研发导弹防御系统,并再次以“个案”形式出口用于反恐和反海盗的武器。2006年,小泉内阁又以所谓“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方式,向印尼提供了三艘武装巡逻艇。2011年底,野田政权决定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允许日本参与武器的国际联合研发、生产以及出于人道主义的装备提供,并将自卫队的重型设备等转送海地政府。

  而此次废旧立新意味着安倍内阁彻底撕掉了早已破败不堪的遮羞布,标志着日本政府为武器出口扫清了政策障碍。“新三原则”变“禁止”为“仅限”,表面上仍设有一定门槛,但实际上却大幅放宽了武器出口限制,并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生产先进武器。

  “新三原则”的发布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甚至日本国内又一轮的指责和担忧。

  扩大装备出口,扶持本土军工产业

  日本军事工业藏军于民。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东芝等20余家大型企业,以及承包其各项产品的数千家中小企业,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工帝国”。具备研制生产航空航天、舰船、装甲车辆、导弹武器等各类装备的能力,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机械、材料等广泛领域的大量两用技术更是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准。但长期以来,受“旧三原则”限制,日本军工产业主要向日本自卫队提供装备,市场极为有限。2010年7月,日本最重要的经济行会之一——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发布研究报告称,防卫省的新合同金额从20年前的约1.07万亿日元下降到2010年度的约6800亿日元。2012年,日本防卫省国防生产和技术基础研究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称,在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的武器出口禁令和多年国防预算削减之后,日本国防工业基础正面临“严重危机”。2004年到2012年间,日本年度国防预算从4.87万亿日元降低到了4.64万亿日元,这一时期内有102家中小型企业被迫退出了防务市场。

  以三菱重工等为代表的军工产业界一直将“旧三原则”视为发展壮大军工产业的最大瓶颈,长期呼吁日本政府放宽限制。2013年,三菱重工重组合并了防务业务,完成了对于普·惠动力系统业务的收购,宣称欢迎解禁武器出口并为此做好了准备。放宽武器出口有利于日本军工企业扩大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易,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装备研发能力

  接触欧美先进技术,提高日本军事技术水平。日本军事工业如果长期在封闭的市场中发展,其技术发展必然无法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对日本军工企业而言,参与国际技术合作、掌握世界领先技术所带来的好处,要比单纯增加武器出口的好处大得多。随着武器出口禁令的不断突破,日本近来明显加快了与欧美国家开展军事技术合作的步伐。2013年6月,日本与法国已同意在核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并讨论联合研制军事装备。2013年7月,日英签署了《国防装备合作框架》等协议,其首个成果将是合作生产化学、生物、放射和核(CBRN)防护设备,同时双方正在讨论在防空等军事领域开展合作。2013年,洛·马和三菱重工签署合同,启动F-35在日本的总装线和交付车间的建设工作。在日本采购的F-35中,有38架由三菱重工在本土进行部分部件生产和最终组装。日本有望借此掌握一批第四代战斗机的制造和装配等技术。

  借力跨国合作,提升尖端装备研制能力。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难度和成本将越来越高,像F-35项目一样多国共同开发将会成为未来尖端装备研发模式的主流。在F-35项目上,三菱重工并不满足于授权生产日本采购的F-35,还正在寻求成为项目供应商,这在武器出口政策修改之前是不可能达成的。2014年3月,日美就启动高速舰艇联合研制达成协议,两国将在未来六年内完成新型近海战斗舰的相关研究,并实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中服役。据悉,新舰将以美军独立级为参考蓝本。随着欧美军费削减和日本研发水平的提升,在武器出口禁令解除的促进下,日本或将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尖端装备的国际联合研制项目,从而提升尖端装备研发能力。2011年,在中俄高速研发第五代战斗机的背景下,美国学者曾呼吁日本与美国探讨在第六代战斗机项目上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开发。

  新添外交工具,增强区域影响实力

  武器出口还被日本视为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在公开发表的书籍上提出,武器出口、经济实力、安保能力是展现日本外交力的三大支柱。通过策略性出口武器,日本期望能够在巩固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关系,加强日本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地位,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强化与以美国为首的传统盟友关系。日本解禁武器出口首先可以让“日美战车”的齿轮进一步咬合。“新三原则”将提高日美军事装备的通用性,日美军力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深化,日美军事同盟将愈加牢固。就在日本内阁通过新政的次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即宣称,美方对日本修改武器出口政策表示欢迎,此举将扩大日本与美国等伙伴国在防务产业方面的合作机会,简化合作流程,对日本和美国等合作国家都有利。

  拉拢东南亚国家,打造全面军事合作。根据“新三原则”,日本可以更方便地把武器出口给所谓与日本安全密切的国家,比如菲律宾、越南、印尼和印度洋沿岸国家,以保证所谓“海上通道安全”。事实上,日本早在2006年就向印尼提供过武装巡逻艇。2013年日本防长确认将加速制订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提供40米级巡逻艇的计划。2014年,日本与印度达成的防务合作协议,并将于4月举行日印政府间磋商,探讨向印度出口海上自卫队US-2水陆两用救援飞机等事宜。2014年3月,日本与越南签署协议,将建立更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将越南作为一个潜在的国防出口客户。2014年4月,日本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加强贸易和安全关系,包括联合研制国防装备和提升双边关系等。“新三原则”出台将为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全面军事合作扫除一个重大障碍。

  挑战和平体系,复活昔日军事大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就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发展,频频突破战后建立的和平主义政策体系,在向海外派兵和出口武器等问题上不断松绑。

  武器出口解禁的背后,无论是为了扩大出口,扶持本土军工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军事技术水平和尖端装备研制能力,同时摊薄装备采购成本,扩大日军采购规模;还是打造和巩固新旧军事同盟,其战略总目标都是摆脱战后和平主义政策体系束缚,扩张日本军事实力,复活昔日的军事大国。此次解禁政策的成功出台,使日本在复活旧梦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一方面殷切甚至无偿向与中国存在摩擦的菲律宾、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出口军事装备;另一方面连民用高科技产品及技术都禁止向中国出口。日本种种举措的背后,其目标所指都是中国。安倍去年曾公开宣称“复兴后的日本将在亚洲更具领导地位,并将在亚洲制衡中国”。不难预见,随着日本利用武器出口策略在东南亚建立起紧密的军事同盟,中国将面临这些周边国家更加严峻的挤压和挑战。

  然而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的是,日本军事扩张的系列举动能够得以实施,离不开美国的幕后操纵,因为美国需要日本发展军力来制衡崛起的中国。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仍会继续给予日本进一步军事扩张的空间。2014年4月6日,到访日本的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公开表态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而早在2013年5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特纳就曾公开宣称,“如果日本能够实现集体自卫权的行使,美国海军将可以像美英一样,同日本海上自卫队共同组建航母特混编队,并可以实现同盟国舰艇之间的互相保护。” 这意味着美军有意扶持日本在日美同盟中获得更高更平等的地位,以更好地充当美军的排头兵。

  不管是自身意愿,还是他人操纵,昔日因战败而深受困缚的东亚武士正在逐步松绑,并加速武装自己。作为曾经遭受其巨大伤害、而当前又与之存在巨大利益冲突的中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在充分认识中美关系的前提下正视日本动向和亚太局势,理性应对,确保中国这辆高速列车始终行驶在复兴之路上。

  (作者占法索 单位系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