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三条道路以著名抗战殉国将领名字命名(图)

2014年07月07日 09:5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北京三条道路以著名抗战殉国将领名字命名(图)

  在“七七”事变暨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以著名抗战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命名的三条道路,采访了三位将领的后代、三条路上的人与事,试图透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缅怀先烈,感悟未来。抗战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的思考却不能停止。谨以这组报道向千千万万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致敬!

  □赵登禹路

  1947年,北平市政府为纪念抗战将领赵登禹,将北沟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在这里居住工作过的一些人知道赵登禹是抗日英雄,但鲜有人知其详。就连赵登禹之女、80岁的赵学芬也对记者说:“很多人都以为我家在那,其实我们对那条路一无所知。”

  ◇命名学校

  全民族抗战爆发那一年,赵学芬还不到三岁。她对父亲的了解,是后来回老家山东菏泽听乡亲们介绍、搜集资料才一点点形成的。

  “文革”期间,因为害怕,家里留下的父亲唯一的照片也烧掉了。也就在那个时期,赵登禹墓被破坏,赵登禹路也改称“中华路”。1980年,赵登禹墓得以重修。1984年10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此路恢复原名。

  在赵学芬等人的积极奔走下,199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60周年之际,北京市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

  1937年7月28日,就是在大红门,时任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

  后来赵登禹中学与嘉园小学合并成立九年制北京赵登禹学校,赵学芬任名誉校长。

  在赵登禹学校的教学楼前,身着戎装的赵登禹白色塑像,注视着进进出出的师生。

  ◇铭记历史

  从地铁14号线大瓦窑站向西步行约三四百米,就是赵登禹将军墓。墓地附近,散落了一些被风吹落的卡片,那是赵登禹学校的学生祭扫时留下的。

  据附近居民讲,除了清明节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平常很少见到有人来瞻仰将军墓,也没见到有人专门来打扫、管理墓地。

  作为赵登禹学校的校长,徐唯要求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都要讲赵登禹的故事,老师也会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常设的赵登禹将军事迹展。

  目前,学校正在扩建展室,计划建成小型的赵登禹将军纪念馆,融合实物、图片、音视频资料,也在考虑建一个喜峰口战役或南苑阻击战的沙盘,通过电子屏进行多媒体展示。新的赵登禹将军纪念馆将在今年9月1日学校开学时正式启用。

  住在赵登禹路54岁的楚先生希望赵登禹路上能设立纪念馆或宣传栏。

  他说:“我希望我的后辈能自豪地跟人说,我住的街道是以一位抗日英雄命名的。”

  □张自忠路

  为纪念张自忠上将,位于东城区的铁狮子胡同被命名为张自忠路。

  光阴流转,这条路几易其名,从“文革”前后的地安门东大街、张思德路、工农兵大街,直至1984年复称张自忠路。如今,这条路所见证的历史已为多数人淡忘。

  ◇这个人是谁

  今天,张自忠路1号院所在的位置,是2007年开通的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站内立有一尊高约两米的半身铜像,底座上书“民族英雄张自忠”。张将军一身戎装,表情肃穆。

  两个六七岁的孩童围着雕像绕了一圈,对举着相机催他们站好留影的大人问道:“这个人是谁?”

  “一个将军,打日本人的。”

  “在哪儿打的?他被日本人打死了吗?”

  张自忠的嫡孙张庆安对这样的对话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历史往前走”。68岁的他从未与祖父谋面。山东临清、湖北宜城、重庆梅花山分别是张自忠的出生地、殉国地和安葬地。

  张庆安常去三地祭拜,却从不觉悲伤:“军人最大的荣耀是为国捐躯。我不悲伤。”

  “年轻人心里要明白,坚持和平、发展、建设祖国,但中国周边并不太平,关键时刻,年轻人要有想法,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献出生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寸也不能丢。”

  ◇和平的愿望

  78岁的李宗惠是张自忠路的“老居民”,他无法忘记每次经过日本岗哨都要向日本人鞠躬,否则就会挨打的经历。

  1954年,抱着“为国献身”的想法,李宗惠选择了别人都不看好的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经历过那个岁月的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我考大学时,很多人认为翻译就是替外国人说话。”李宗惠回忆自己当年入学时很纠结,不过进校看到的第一幅标语“欢迎未来的红色翻译家”让他重拾信心。

  李宗惠毕业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日语教师。1983年,李宗惠被选派赴中国驻日大使馆教育处工作,后在日本教汉语,前后待了12年。

  李宗惠经历了中日关系的几次起伏。他对两国友好充满信心。

  “我认识的两国大多数人民是盼望友好的。纪念张将军等抗日英雄,不是记忆仇恨,而是吸取教训,不是煽动战争的情绪,而是追求和平的愿望,这是我们把一个将军的名字刻在中国首都地图上最重要的原因吧。”

  □佟麟阁路

  有位老人经常从佟麟阁路经过。一次,当他停下来看佟将军的介绍展板时,有人问他是否了解将军生平。

  “是的,非常了解。”老人说,“因为他是我的父亲。”

  老人名叫佟兵,是抗日名将佟麟阁将军的小儿子。他家距离这条全长1500米的路不到三公里。佟麟阁路总能唤起他难忘的记忆。

  ◇小儿回忆慈父

  在佟兵童年的回忆中,父亲是充满温情的。因为他属牛,父亲总是宠爱地叫他“小牛子”,每天回家会抱着他亲一亲。佟兵记得父母的感情很好,父亲从没跟母亲红过脸吵过架。佟麟阁夫妇结婚20周年纪念日,佟将军为夫人打了一副金镯子,上面刻着“瑞卿夫人,随我廿年。戎马颠簸,历尽艰危。含辛茹苦;风雨同舟。尊老育幼,克勤克俭。镌此数语,以志不忘。”除此之外,佟麟阁对父母也是百般孝顺。

  1933年,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被迫撤销,佟麟阁深感报国无门,便到了香山脚下过起了隐居生活。一次,佟兵正在香山的家踢毽子,赵登禹一行来访。但佟兵当时并不知道,赵登禹此行是为了请佟麟阁出山抗日的。这一复出,佟将军再也没有活着回到宁静的香山。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佟麟阁和他的部队因被叛徒出卖遭遇伏击,佟将军牺牲了。柏林寺一位方丈冒着生命危险把遗体藏在寺中,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为佟麟阁举行国葬。

  “那年7月28日,我父亲的遗体从柏林寺送到香山故居旁边安葬,经过东四、东单,万人空巷。”佟兵回忆道。

  ◇历史需要传承

  佟麟阁路最早的时候并没有路,而是一条排水沟,上面架了好几座小桥。民国时期,为了解决道路问题,改善卫生环境,政府就把那条沟盖上了,那里也就成了“南沟沿”。路虽不长,两侧却有三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建筑。路东62 号院内,有民国参议院和民国众议院旧址。路西85 号的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是北京地区建立的第一所教堂。

  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停下来看一看路边关于佟麟阁事迹的展示牌——那个牌子最近也不知所终了。对59 岁的清洁工老杨来讲,这条路是难以打扫的死角。老杨来自河南信阳,他的父亲也曾打过鬼子,13 年前去世了。他2002 年开始在这里扫街,每天扫三遍。“这条路不好扫,餐馆多。”他说,“但是现在马路牙子比以前修得更平整了。”

  没有触摸过那段历史的人无法理解这种感受。涭水河小学教导主任韩俊英说,关于这段历史,有时老师讲得声泪俱下,孩子们看着老师的表情却一点儿感觉没有,小学生还理解不了。“我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样来的,了解这条路为什么这样命名,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将军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韩俊英说。

  据新华社京华时报记者刘雪玉整理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