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智库报告:中国空天作战实力领跑亚太

2014年07月09日 11:27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中近程弹道导弹被认为是解放军执行“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利器

  编者按:近日,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SSI)发表题为《下一场军备竞赛》的报告,作者是“2049项目研究所”负责人马克·斯托克斯和伊恩·伊斯顿。

  报告称,亚太各国对空天使用权和控制权的争夺已经开始,这场争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军事力量和相关战略的发展推动的。作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实力的急速增长将对目前及未来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报现将原文重点内容编译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仍在不断加速,大批先进航天工程的立项、研发、测试和部署正在削弱本地区其他国家在危机爆发时使用和控制大气层以内和以外空间的能力,换句话说,在制空和制天权的争夺中,中国正逐步确立优势地位。从更广阔、更长久的维度看,在可能的冲突中,整个亚太地区都将成为庞大的空天战场,届时,能否有效利用甚至控制空天两大空间维度,将成为决定能否取得陆上和海上军事冲突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最重要的事实,就是北京正不断提升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中的地位,还在进一步加深对这种力量的依赖。大规模的战术导弹突袭——并结合其他针对敌方指挥和控制中心或防空系统等核心节点实施的打击手段,如反卫星作战、网络攻击和电子战等——能够取得以往只有核打击才能取得的效果,政治风险和成本也远比后者要低。

  同时,中国相关机构还在不遗余力地帮助解放军提升对本地区的海上监视能力,以满足“导弹核心战略”的需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一代情报侦察卫星星座群的建立,这些卫星有助于提高解放军跟踪、定位敌方战舰和机动式防空系统的能力。

  导弹家族壮大 威慑力日增

  装备数量不断增加的常规弹道导弹和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正迅速成为解放军未来作战能力的基石,这些导弹的打击精度和破坏力也与日俱增。过去的20年间,解放局二炮部队实力增长明显,这对于在冲突爆发的初始阶段夺取制信息权和制空权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近程弹道导弹力量。如今,这支部队已成长为拥有至少7个旅的强大力量,其中的5个旅隶属于基地,还有2个旅由军区直辖,共装备各型导弹超过1300枚(包括地面部队装备的战术导弹)。不久前刚刚装备部队的DF-16导弹,被认为是一款新型近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1000公里,能够有效突破台湾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

  中程弹道导弹。二炮用于执行区域作战使命的核心武器是DF-21(CSS-5)系列两级式固体燃料中程弹道导弹。目前,末端制导型的DF-21C射程超过1750公里,圆概率误差小于50米。如果该导弹部署到中国东部或东北部地区,其射程能够覆盖日本列岛;如部署到新疆,则可以打击新德里;如部署到云南,足以将印度西部全盘纳入打击范围。

  陆基巡航导弹。由于难以拦截,陆基巡航导弹从诞生之初就被视为有效的政治和军事威慑手段。解放军列装此类武器的时间不长,但短短几年下来,中国已经拥有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中远程陆基巡航导弹库。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二炮现役的DH-10型巡航导弹,该导弹凭借优越的性能(射程至少达到2000公里,能够有效突破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并对敌关键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在解放军的武器采购单中占据了极为优先的地位。

  反卫星武器。2007年元月11日,中国成功进行了动能杀伤式反卫星导弹的发射试验。2010年元月11日,中国再次进行了中段拦截装置的测试,这标志着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另有消息称,中国还在不遗余力地研发其他多种类型的反卫星武器系统,如微型卫星武器(也被称为寄生卫星)、高能微波和粒子束武器、高性能雷达和电子干扰作战平台、以及能够对敌方卫星跟踪和控制基站实施直接打击的网络攻击能力。

  反舰弹道导弹。2010年3月,有美国智库称,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项目已进入测试阶段。短期来看,在有针对性的防御手段被研发出来之前,这种新概念反舰武器将赋予解放军在距本土海岸线1500~2000公里范围内对航母和其他各类海上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发展常规全球精确打击能力,预计在未来的10~15年间,得益于国产惯性和卫星辅助导航系统、高性能末端制导系统和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提升,解放军常规弹道导弹力量的打击精度和范围有望得到显著提高。

  三重监视体系掌控风吹草动

  目前来看,解放军区域监控体系的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为扩大战场感知范围,中国在至少三方面投入巨资,以提高对西太平洋、中国南海和印度洋地区的监视能力。

  天基监视体系。天基监视系统提供的数据,对军事行动规划的制订以及导弹的导航与末端制导而言有重要意义。中国区域打击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光学-电子侦察卫星和电子情报卫星系统。紧急情况下,中国可能会使用固体火箭等向轨道发射大量微型卫星,以迅速扩大天基侦察系统的规模和覆盖范围。

  持续的“近天”监视。根据目前的定义,“近天”一般是指距地面高度20~100公里的空间领域。中国的分析家们把“近天”——大气层和太空之间的区域——视为未来世界各国必将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尽管技术风险切实存在,二炮及研究者都对发展“近天”飞行器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这些飞行器可以执行侦察、通信中继、电子对抗和精确打击等任务。中国的航天企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相继组建了专门机构,负责“近天”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超地平线雷达。除了各种天基和“近天”监视系统,后向散射超地平线雷达(OTH-B)也是中国未来远程空中和海上监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最流行的是天波式超地平线雷达,其工作原理不算复杂:发射器向电离层发射一束低频脉冲,遇到电离层后反射回地面,“照亮”空中或海面目标。这种雷达的广域探测距离高达1000到4000公里。

  新军备竞赛已掀起风暴

  中国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逐步提高尤其是常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力量的不断增强,正直接改变着本地区的战略格局。这些武器具备的高速度、高精度和低可拦截性等特点,使得它们一旦部署足够多的数量,便能够由量变引发质变,成为解放军手中一项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军事优势。但从另一方面讲,对于弹道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的依赖也刺激了本地区其他军事力量竞相发展类似的能力。除了台湾、日本和印度制订了相关军力的现代化计划,中国航天力量的迅猛提升也是美国对其未来防务政策进行调整的重要原因。

  对于解放军不断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的描述,在2010年版的美国政府《四年防务报告》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反介入”战略使得美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不再安全,而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的提升则会大大压制美国海军在这一地区的活动范围,这一切都将迫使美国减少在日本或其他地区盟国驻军的数量。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注意到了这场愈刮愈烈的军备竞赛风暴,并预测称:未来,美国将会把大量军事基地和驻军从盟国领土上撤出,转而迁至更加安全的美国“内海”——关岛和南太平洋岛屿等地,美国海军也将减少在亚太地区的活动范围,同时加大在印度洋海域的存在。(编译 包夫)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