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难民大批涌入远东 与中国黑龙江一水相隔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9月中旬开始进入紧急状态,但既不是由于森林火灾,也不是由于阿穆尔河(中国称黑龙江——编者注)洪水泛滥威胁城镇,而是远在8000公里之外的战火所招致。尽管路途遥远,仍有许多难民从乌克兰交战地区搭乘火车、飞机或者花几周时间数次倒车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
背井离乡躲避战乱
卢尼克一家——维克托、塔季扬娜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谢尔盖、阿廖娜来自乌克兰文尼察市,那里并未发生战事。今年三月底,26岁的谢尔盖·卢尼克上士服役的乌克兰内务部部队开始集结准备赴卢甘斯克“维持秩序”。根据命令,谢尔盖必须带上枪支。父亲老卢尼克叹息道:“儿子,你这样会成为匪徒,一个带枪的匪徒。”于是,谢尔盖主动退役并于4月投奔住在俄罗斯滨海边区的奶奶家。维克托说:“我们在半夜接到了电话:‘你们的儿子背叛了乌克兰。你们这些俄国佬还呆在这里干什么?赶快滚!’”于是,卢尼克一家人带上几件换洗衣服就离开了文尼察。过关时,乌克兰边检人员撕碎老卢尼克的护照并粗鲁地威胁他别再回来。事实上,他们也没打算回来,一家人挤在奶奶的两居室内,加入了俄罗斯的同胞安置计划。
维克托·卢尼克苦笑着说:“乌克兰宣传机构恐吓我们说,逃往俄罗斯的难民都被强制送去开发远东了。”他说:“我们是自己来到这里的,我们不要求得到金钱和宫殿,给我们身份证件就行,以后我们自己能行……”
另一个来自乌克兰的难民家庭是六月份出现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三口之家——奶奶、孙女和孙女婿。他们把全部家当都丢在了故乡,只带着两只箱子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当时边疆区还接收了第一个有组织的难民团——来自卢甘斯克的十个矿工家庭。他们被送到切格多门镇,男人们马上就得到乌尔加尔煤炭公司的矿上工作,妻子们也获得了工作,孩子们则被送进了当地幼儿园和学校。俄罗斯有关部门正努力为每位抵达遥远的北方和科雷马的难民提供工作。
来自顿涅茨克州的瓦列里·波恰特金说:“我们很早以前在楚科奇的比利比诺工作过,后来离开那个寒冷的地方去了温暖的南方,但从没想到会在科雷马度过余生。感谢马加丹州接纳我们!现在我们确定要留下来,永远留下来。全家都留下,包括我们的儿孙们。”
俄地方政府全力帮助
阿德列尔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第270次列车过去曾用来运送欢乐的度假人群,现在却成了乌克兰东南部难民抵达阿穆尔州的交通工具。斯拉维扬斯克居民安娜抽泣着回忆道:“我们家旁边的幼儿园被炸毁后,我们就决定赶快离开。”她说: “我在防空洞里住了三天。谢谢俄罗斯接纳了我们,你们救了我们的命。”
这些绝望的乌克兰人在涌向俄罗斯远东时,路上的日子非常艰苦。一名上了年纪的妇女说:“女列车员知道我们没钱买饭后找到了列车长。”她说:“我们到站的时候就开始吃上了热饭。这在乌克兰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位妇女抹着眼泪,深深地鞠躬致意。
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各地区政府目前正在尽一切可能为乌克兰公民提供食物和工作,有时候还要变不可能为可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在每位难民来到该区的三天之内为其提供5000卢布(1元人民币等于6.2卢布)的资助;犹太自治州则每人发3000卢布,条件是要办理临时难民证;滨海边区则因人而异,特别困难的人可得到5000卢布;萨哈林州州长亚历山大·霍罗沙文(Aleksandr Khoroshavin)指示为每位登上萨哈林岛的乌克兰难民提供1万卢布的一次性经济帮助;科雷马的资助额则是每人2000卢布。
参加劳动换取住房
接收矿工家庭的切格多门镇镇长谢尔盖·卡西莫夫(Sergey Kasimov)坦言道:“唯一的问题是住房。”他说:“我们利用机动基金为他们提供临时住房,但这些房子状况很差,有些连门都没有。不过,乌尔加尔煤炭公司为新员工提供了生活必需家具,还帮助他们修理房屋。”俄罗斯远东共启动了28个临时安置点,均装备良好,但数量远远不够。正是为了合法使用区财政储备中的更多资源,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堪察加边疆区和萨哈共和国的两个城市雅库特及涅留恩格里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雅库特政府副主席亚历山大·弗拉索夫(Aleksandr Vlasov)强调说“我们在阿尔丹准备了宿舍,但那里需要黄金开采业人才,所以我们决定提出用劳动换取住房。”娜杰日达·霍洛德(Nadezhda Kholod)在马里乌波里做了36年的电车司机,现在准备接受这里的第一份工作。娜杰日达说:“我知道马加丹没有有轨电车,但我愿意重新学习。虽然恐惧还没有完全退去,但我知道这里是和平的。”
此外,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愿意接收机床工、铆工、电焊工等数百名工人并为他们支付房租。但这是一家军工企业,候选人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审查才可以工作,乌克兰难民一般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因为他们现在就需要钱和住房。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已通过一项决议,规定乌克兰公民在临时居民点的居住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根据俄罗斯政府的决议,远东地区到今年年底应接收9060名被迫逃离乌克兰的难民,现在已经达到将近7000人,可难民还在不断涌入。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