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领导干部战胜生死考验在省军区腐化催人深思(3)
法令之思
高压线上亮起常明灯
5 用制度设计把那些一碰就响的问题盯死
1928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站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的一个土堆上,郑重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这被称为我军“第一军规”的法令,仅有短短44个字,但却管用几十年。
采访中,不少同志说出这样的反思:为什么我们出台一大摞红头文件,却管不好一台车、一张嘴、一栋房?多年前,某人武部花30多万元违规购买了一台越野车,上级党委在研究处理意见时,发现各级对购买和接受地方配发越野车的价格、排气量等标准没有统一要求。
“有些制度看起来像老虎,但却缺少锋利的牙齿和利爪;有些看上去像铜墙铁壁,捅进去却是一层窗户纸。”天津警备区政治部宣保处处长王跃生谈到,制度设计如果存有先天缺陷,满足于原则性号召和一般性要求,就会导致制度跟着问题走,忙着事后堵漏洞。
较之作战部队,省军区系统实行双向兼职、双重保障,热点敏感事务相对较多。征兵工作涉及人武、卫生、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诱发不正之风的“风口”多;公务用车有上级配发的、单位自购的、地方馈赠的,容易滋生“车轮下的腐败”;经费来源有上级划拨的、地方支持的、自身创收的,容易在花钱上摔跟头……面对这么多热点焦点问题,如果制度设计不好,针眼大的窟窿也会透进斗大的风。
习主席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人武系统的制度笼子怎么关?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程关生谈到,要带着“问题意识”设计制度,用问题牵引制度,制度才能解决问题。他说:“现实问题是动态变化的,政策制度是有生命周期的,制度设计也要应急应变、完善升级。确保事事有禁区、处处有高压线。”
6 整风肃纪的拳头必须硬起来
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深入学习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习主席关于“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指示,在省军区系统各级引起热议。
联系近两年来的整风经历,不少人武部主官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何同样的制度,同样的人,前几年很难执行下去的,现在却能落实到位?
以清房、清车、清人为例,过去这些老大难问题,即使单位“一把手”出面,也未必能解难。但近两年各级真抓真查真改,交出了实实在在的整改成绩单。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下的歪风,兵员征集、工程建设、经费管理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得到了集中整治和重点查处,一批藐视制度、对抗制度的人付出惨重代价,上上下下反映很好。
“这说明,只要拉下脸较真,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江苏省盐城军分区政委宋修明说,当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两万余字,“纪律”是其中的高频词。红军时期,一位屡建战功的连长想到战友被敌人杀害义愤不已,遂将俘虏赶到雪地里受冻,导致两人死亡。尽管很多人为他求情,但团领导仍“杀无赦,斩立决”,因为红军纪律明令规定:禁止虐待俘虏。公判大会后,这名连长被执行枪决。
枪声响过几十年,红军时期法令如刀的凛然锋芒,仍历历耀眼。
对于任何一支军队,庸、懒、松、散、软都是战斗力的致命腐蚀剂。宋修明政委说,身处开放环境下的省军区系统官兵,更要高度警惕,政治工作务必克服“消极保安全”倾向,敢于刀口向内,剔除陋习积弊,整风肃纪的拳头决不能松下去、软下去。
前些年,在人武系统流行这样几句话:凡是地方政府给的钱,再多也敢要;凡是地方给我们建的营区,再大也敢住;凡是地方领导交办的事,再难也得办!这些话,放到现在就得认真思考掂量了。
沐浴扑面新风,不少省军区领导思忖更多的是,如何让通上电的高压线亮起常明灯,照亮前方的路,防止有人继续触碰。
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尚振贵说:“当前最紧迫的,是需要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形成靠法规制度深化改革、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良好局面。从这一点看,我们的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