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中日关系回暖如美苏关系回暖却并不彻底
据日本《外交学者》12月26日报道,在上月于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握手的画面成为了今年年度会议中的最大亮点。这是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说明中日关系正在回暖。
报道称,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评文章上,中日协会日本秘书长高原绍夫(Akio Takahara)使用了形容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词语描述当前的中日关系。那么,中日关系之间的改善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文章认为,中日是两大强国,使用形容美苏关系改善的词语形容中日关系的缓和也并不过分。这其实可以理解为中国有着苏联的影子。冷战后,西方对苏联制度的研究不断增加,但中国领导层对苏联的热爱程度并不弱于西方,他们不断对苏联的灭亡原因进行研究。中国去年曾发行了一部讲述前苏联的影片,被称作“对历史教训最好的理解”。这意味着苏联的教训影响着中国的决策,也意味着中国和日本不会采用边缘政策。
著名的政治学者大卫·霍洛维(David Holloway)近日评论称,对美国而言,苏联问题是评估中美未来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对比。在中国看来,美苏关系的改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美国意识到其处于越战僵局中,因此不得不适应苏联,从而弥补自己与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但美国没有放弃排除前苏联的计划,在苏联停滞不前导致实力下降而美国所处僵局得以打破时,美国就会重新实施这个计划。
这一对缓和概念的解释与当前中日关系解冻有关。据悉,上个月的协议能够被理解为中日之间的相互让步,至少就钓鱼岛争端而言是如此。但中国政府并没有将上个月的改变视为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和成熟外交的结果。当前中日关系回暖只是暂时性关系缓和,中国的持续崛起可能会导致回暖的中日关系再度崩溃。
报道称,另一个限制中日持久合作关系的是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在中国,由于日本过去的侵略行为令中国民族主义者们继续将日本看作是敌人和顽固不化的邻国。尽管商业利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中日之间的敌意,但事实是,混乱的中日关系中的潜在核心问题并没有改变。
如同美苏关系的缓和,只要中日之间根本差异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就不能期望当下中日关系的解冻能够持续下去。但是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亚洲,中日关系缓和有可能以共同繁荣为特征,这与美苏关系以共同停滞为特点形成了强烈对比。(实习编译:马茹 刘佳 审稿:范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