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中印辟非洲新战线 派作战部队赴南苏丹维和

2015年01月14日 09:12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

视频:中国第二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归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放军携带重火力出国维和

解放军携带重火力出国维和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月8日发表维基战略网站研究员普尚·达斯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和印度:在非洲的制衡之举》,全文编译如下:

  随着南苏丹冲突跨越新年,中国首次派遣作战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依据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而制定的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方针悄悄发生了改变。但是向南苏丹部署700名战斗人员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中国利用本国军力来维护它在非洲地区商业利益的例证吗?这是否也为中国与印度(一直在联合国领导下承担着非洲大陆很大一部分安全工作)之间的竞争关系开辟了新的战线?由于中印两国都越来越依赖非洲的资源来驱动本国不断发展的经济,和平稳定的贸易环境与它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除了这一利益外,也存在着遏制对方在该地区扩大影响力的动机。

  在南苏丹2013年12月爆发种族和政治暴力活动前,中国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向这里的油田投入数十亿美元,并给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提供了5%的进口石油。不过,在最近一年里,暴力活动导致石油产量大幅减少。中国一直在明显且直接地通过外交努力促成南苏丹各方停火,但这一行动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成功。中国最近的派兵行动是在2014年9月首次对外宣布的,表明中国愿意积极主动地利用军事力量来保护本国商业利益,作为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贡献维和力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积极改善自己在联合国的地位。

  在宣布部署作战部队前,中国在南苏丹和其他非洲国家所贡献的力量大多在工程、医药、交通等领域,只部署了少量的安全人员。中国还在2014年夏天与联合国达成一项协议,由维和人员保护南苏丹石油工人的安全。虽然联合国作出的这一让步据说是为了获取中方支持,从而加强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的力量,不过联合国否认中国派出的作战军人将被部署到南苏丹油田密集区域或就是用来驻守油田。

  中国新贡献的这些兵力将让参与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的中国军人总数超过1000人,从而使中国成为仅次于印度的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印度向南苏丹派出的维和人员已经超过2200人。这不是印度第一次派作战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印度曾在上世纪60年代将军人派往刚果。印度目前向联合国10多个特派团派出了8000多名军事人员,这是因为印度需要在联合国安理会赢得声望和助推力。

  不过,印度在南苏丹不仅仅是为了赢得联合国的青睐,印度在当地的经济利益也在迅速增长。印度公司在2家南苏丹石油公司及一条输油管道拥有25%的股权,此外还在南苏丹拥有其他一些商业利益。这些利益让印度政府决定,尽管南苏丹的暴力局势不断升级,而且印度2014年有7名维和人员遇难,但它还将继续为联合国贡献本国兵力。

  单纯从商业角度来讲,这些部署行动所带来的回报很难衡量。不过,中国政府在南苏丹地区拥有重大商业利益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体现为以投资换资源的形式,这些资源被用来推动中国日益壮大的工业基础。迄今为止,中国在非洲各地派出的大约2200名军人对于保护其庞大的经济利益来说只是规模很小的兵力。但另一方面,考虑到印度在与非洲国家的贸易中所获得的回报,它在非洲大陆贡献的兵力与中国相比显得无所建树。

  不过,中国最近表现出的在拥有商业利益的非洲地区发挥影响力的意愿,可能对现有政治和安全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和印度已经陷入为控制印度洋的海上航线而展开的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包括方方面面,从外交行动到为商业和海军船舶争取码头停靠权,再到实施海上巡逻并与该地区国家举行联合训练演习,此外两国还在亚丁湾周边开展反海盗行动。现在这种对抗又蔓延到了非洲。

  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都在不断增长,再加上非洲的资源需要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卫,印度和中国已经脆弱的关系必将因为在南苏丹的制衡之举而变得紧张。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