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委员:亚太地区不会成为新的“火药桶”
原国防部外办主任表示 亚太地区不会成为新的“火药桶”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9日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亚太地区不会成为新的“火药桶”。
提起中国军事外交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安全产品堪称最大的亮点。从搜寻马航失联客机到赴西非抗击埃博拉,从成建制派出步兵营参与国际维和,到向马尔代夫紧急送水,这些中国军队前所未有的尝试彰显了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表示:“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有关地区有关国家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以维护我们共同的安全,符合中国利益,当然也符合国际社会和接受国的利益。目前,国际社会期望值很高,认为中国是个大国,希望中国军队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产品,”
不过,随着中国军队的“走出去”,也带来了外界对于中国企图“殖民非洲”、“向海外军事扩张”质疑的杂音。对此,钱利华认为,这种质疑是有些国家根据自己利益做出的判断。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和相关国家需求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外界提出质疑,因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发点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但是我们还是有自己的定力,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符合相关国家的利益,同时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实际上,对于中国军队的质疑不仅来自于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步伐,还来自于看似危机四伏的周边局势。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布局的加快,南海局势的愈加复杂,有观点认为亚太地区可能成为新的“火药桶”。对此,钱利华表示,亚太各国需要建立新的亚洲安全机制,增进互信,避免意外发生。
“总体而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是可控的,目前来看也不会成为安全的爆发点,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所谓的‘火药桶’。只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根据亚洲特点,制定亚洲安全机制,确定亚洲安全议程,并在机制和议程下,增进互信,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减少风险甚至避免可能的意外的事情发生。”
与南海相比,对中国而言更严峻的挑战来自于东海。在日本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之后,被看做是可以预防意外发生的“中日海空联络机制”更是搁置多年。今年1月份,双方就该机制进行了第四轮磋商。钱利华表示,双方在技术层面上已达成初步共识。但何时启动,还需要日本正视历史及领土问题。
“中日之间海空联络机制双方就此问题已经达成原则一致的意见。在技术层面启动机制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双方进一步建立起互信。我们也期待在这个月中日将举行终端3、4年之后的安全对话,希望在对话上双方对一系列涉及安全问题有所突破,也为早日启动海空联络机制打下好的政治基础。”
近年来,不仅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发展越来越瞩目,国内民众对这支武装力量的期待值也在不断升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钱利华建议,应设立“军队开放日”,让国内民众更加了解自己的军队。此外,他还建议,随着中国武器装备研发的加快,相关部门应适时公开武器装备的研发进展,进一步推进军事透明。
“新的形势下,军队应当对国民进行更大的开放,所以我建议设立开放日制度,每年利用重大节庆日,根据自己的训练和工作安排向驻地公众开放,让民众看看自己的装备和部队的训练,面对面的接触部队,亲身感受到他们对部队支持的力度得到了落实。装备部门应该及时地根据装备建设的研发和列装情况,由权威部门时时通过向国民进行推介和介绍。”(记者 杨琼、刘建峰)
专题:2015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