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一周学会俄文《喀秋莎》:拉近中俄军民感情
近日,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高唱苏联歌曲“喀秋莎”走过莫斯科街头的视频,在网络不胫而走。环球网特派莫斯科记者将这段视频给身边的俄罗斯朋友观看时,也收获了大量赞美的信息,但更多的是惊奇、惊喜。“他们用俄语唱得这么好,难道都学过俄语吗”,一位俄罗斯朋友这样问道。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5月8日探访了三军仪仗队驻扎地“玛尔菲诺”军事疗养院。在这里,除我军受阅部队,还有来自蒙古、塞尔维亚、印度的受阅部队在这里休憩。
“玛尔菲诺”军事疗养院位于莫斯科北郊,远离市区喧嚣,景色宜人。就在园区的小湖边,本次出国受阅的三军仪仗队红旗手张洪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选定“喀秋莎”作为合练开场前候场时的“暖场”歌曲。他讲道,在受领赴俄罗斯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任务后,三军仪仗队领导组就在琢磨怎么能更出色地完成这次任务,既能展现我军的威武军姿,又能展示我军的精神风采。最后,领导组决定选用一首俄文歌曲作为此次阅兵的基调曲,而仪仗兵们在莫斯科街头用俄语唱出“喀秋莎”,也将无形中拉近与俄罗斯民众的感情。
“喀秋莎”创作于1938年,是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就流传于苏联的爱情歌曲,而在战争时期又常常被前线军人当作军歌唱颂。它描绘的是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这首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
张洪杰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恰恰是这首爱情歌曲,激励了战场上的士兵,为自己的亲人和爱人而战斗。当我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后,立刻爱上了,喜欢上了。”
做出中俄文交替演唱“喀秋莎”的决定时,距离赴俄彩排受阅只剩下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仪仗队大队领导专门找来懂俄语的音乐老师教授士兵。张洪杰说:“学习一开始,大家都傻眼了,完全没有俄语基础,却要在短时间内学好这首歌。拿到俄文歌词时,甚至连唱到了哪个词都找不到。即便如此,也没有什么能够难倒我们的战士。不会俄语发音,就用拼音标注帮助记忆,等熟读于心后,再慢慢磨合,逐渐纠正发音,直到最后唱出非常标准的俄语歌曲“喀秋莎”。
功夫不负有心人。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第一次参加“阿拉比诺”靶场合练时,在各国仪仗兵面前高昂准确、激情自信、饱含感情地唱出“喀秋莎”,在场的人员不自觉地让开了道路,纷纷鼓掌致意,而俄罗斯的士兵更是“不谋而合”的一起合唱起来,无形中两军的感情拉近了不少。合练结束后,很多俄罗斯仪仗兵主动要求留影纪念,就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热情、亲近。
而在次之后的三次红场彩排,每每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莫斯科街头唱起“喀秋莎”,都会引来路边围观的民众一片欢呼。张洪杰说,“阅兵传递的是友谊。我们希望在这里展现中国军队、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珍惜和平的美好心愿”。【记者 胥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