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阅兵恐吓美日?少将:做贼心虚才觉得被针对

2015年09月06日 08:3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9月3日上午,俄罗斯仪仗队接受检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当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新社记者 史元丰 摄

  中国大阅兵热度远未散去

  让中国人兴奋不已的“9·3”大阅兵已经结束,但它带给世界“热度”并没有很快散去。透过这次集中展示的窗口,许多国际媒体看到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巨大进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强调,阅兵展示了中国本土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有韩国媒体略显夸张地表示,“阅兵将中国军事崛起昭告天下”。透过中国展示的“王牌武器”,外界看到了中国的自信与透明。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阅兵仪式上宣布将裁减军队30万人,更让人看到中国追求和平的诚意。然而,仍然有一些西方媒体不愿摘下他们戴惯了的有色眼镜,炒作所谓中国“炫耀军力”之类的陈词滥调。日本方面也借机宣称对中国的新武器表示关注。与阅兵激起的强烈爱国热情和自豪感相比,这些外部杂音对中国人来说显然无关痛痒。韩国《东亚日报》4日说,全世界都会记住中国周四的胜利日纪念活动,它将作为经济强国中国军事崛起的历史性场面留在世人的记忆里。

  阅兵显示中国国防实力大增

  “上万名受阅官兵出场,84%的装备是首次对外公开展示的国产新型武器,30位外国首脑和近20位政府高级代表出席……各种阅兵看点吸引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韩国《朝鲜日报》5日 仍在回味中国阅兵的盛况。文章称,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示了7大类100多枚导弹。此外,空中预警机和攻击型直升机、战斗机、轰炸机、舰载机、海上侦察机等中国最新锐的军用飞机也飞过天安门上空。许多评论认为,如此盛大的阅兵式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欺辱、四分五裂的旧中国,而是一个独立自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新中国。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阅兵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次阅兵共有1.2万军人参加,包括56名将军,此外还有来自17个国家的约1000名外军代表。阅兵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文章随后对“东风-21D”等战略导弹,歼-11、歼-15、轰-6K等作战飞机,以及99A主战坦克等陆军战车进行了一一盘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日称,周四大规模阅兵中通过北京街头的整齐的导弹部队标识鲜明,反映出中国国产国防力量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首次亮相的导弹装备包括被誉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反舰导弹、“东风-15B”短程弹道导弹, 以及“东风-26”“东风-5B”“东风-31A”等中远程或洲际弹道导弹。从理论上说,中国能用上述导弹搭载不同攻击力的弹头打击预定目标,从而构成对潜在对手的战略威慑。阅兵本身固然看不出实际战力如何,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阅兵中展现的装备的外观和尺寸说明中国国防工业正快速形成领先的导弹生产能力。不过中国在有些方面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开发某些尖端电子设备和生产性能足够高的推进系统方面。

  战略导弹正是外媒关注的焦点。“弹道反舰导弹绝对是本次阅兵的最大亮点!”“德国之声”援引美国《防务新闻》驻台北记者、军事问题专家温德尔·明尼克的话称,尽管“东风-21D”弹道反舰导弹此前已经为外界所关注,但是向公众展示却属首次。除了“东风-21D”,此次更新型的“东风-26”型反舰弹道导弹亮相阅兵式“颇为意外”,因为“之前外界根本不知道这种导弹也有反舰能力”。

  《华盛顿邮报》称,从许多角度来讲,“东风-21D”反舰导弹都是一种独特的导弹,它拥有约900海里的射程,打击目标专门针对航母。而“东风-26”的射程可以覆盖关岛,有人将其称为“关岛杀手”。“东风-26”发射准备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也更难防御。德新社称,最新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B可携带核弹头,几乎可以覆盖地球上任何地方。

  除了导弹,日本媒体还格外关注中国的预警机。《读卖新闻》4日称,中国还首次公开了新型预警机“空警-500”。一般认为去年11月开始服役的“空警-500”,是在中型运输机“运-9”的基础上开发的。如果中国在南海的雷达站完工,继东海之后,中国将具备在南海设置“防空识别区”的条件。

  俄塔社称,北京阅兵装备均为本国生产,这是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中国军队现代化水平进步值得称赞。阅兵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近年来自身的装备水平的提高和军事工业实力的发展,同时震慑了潜在的可能威胁到和平的势力。韩国《东亚日报》4日在社论中说,中国通过阅兵展示国家实力和骄傲。过去,中国曾毫无希望地臣服于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韬光养晦,中国现已成为“G2之一”。

  中国展示自信、透明

  “阅兵对外发出了中国重新成为军事强国的信号,也说明中国再也不会任凭外国势力侵略了。”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在文章中这样评论中国阅兵的意义。英国《每日电讯报》引述悉尼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凯瑞·布朗的话说,阅兵式及武器展示对中国国内发出的信息是:中国永远不会再次受到外国凌辱,现在中国变得强大和自信,也向邻国展示谁在主导地区事务。

  美国彭博社4日称,习近平主席宣布裁军30万,并重申中国绝不称霸。这次裁军也是解放军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将加速解放军从大型陆基军队向现代化、机械化部队的转变。过去的大型陆基军队是在数十年反侵略、内战和边界冲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现代化部队则要能捍卫中国的领土完整,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表示,裁军有助于提高高端装备研发投入。俄新网4日援引专家的话说,中国裁军是为了结合实际任务优化军队结构,“今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事更加透明化,中国发布涉及军事领域的许多信息,这在国防白皮书中也有体现”。

  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对中国阅兵说三道四。《华盛顿邮报》4日在社论中称,这次阅兵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也发出了和平的信号。“事实上,此举是为了恐吓邻国和美国,炫耀中国的军力。”文章还称,如果说华盛顿还有什么人不能理解中国的真实意图,那么请注意,就在阅兵当天,5艘中国军舰穿越了白令海峡,而当时奥巴马正在附近的阿拉斯加州访问。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4日在记者会见上就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示新型导弹等尖端武器一事称:“防卫省正在加以关注,这是中国向内外展示军事力量。”对于中国裁减30万军队一事,中谷元称“期待裁减以高透明度进行”。

  “有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对中国充满傲慢与偏见,无论我们怎么做,他们都给中国贴标签。这完全是鸡蛋里挑骨头,无事生非。”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阅兵是和平力量的展示,习主席的讲话是和平的宣言。众多新型武器的亮相也显示了我们的透明。但西方有些人总是充满悖论,我们透明了,他们又看着不顺眼。“我倒是想问这些人两个问题:第一,你们想叫中国怎么办才满意?第二,你们自己又做得怎样?”罗援表示,所谓威胁完全是一种心理感受,一名武装警察在大街上巡逻,老百姓觉得有安全感,做贼心虚的人才会觉得针对他。

  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胡文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所有阅兵都是在展示本国的武装力量,无论中外概莫能外。习主席在阅兵式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和平意图,表明中国永不称霸,并宣布裁减30万军队的消息,这都充分显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主张。各国军方都清楚的是,尽管中国这次展出了许多先进武器,但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与美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些西方媒体夸大了中国的正常阅兵行为,是有意混淆概念和制造紧张氛围。

  阅兵激起爱国热情

  “中国阅兵并非炫耀武力,而是深知和平并非理所当然”,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在70年前历尽苦难后却了解到,和平并非理所当然:国家军队必须有高度备战能力,才能保证达致和平稳定。解放军的使命是要成为维持和平稳定的部队。

  香港《文汇报》5日以“普京:中国阅兵为‘免战’”为题称,俄罗斯总统普京4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表示,当前欧亚两洲均有人企图淡化二战意义,中国举行胜利日阅兵有利于民众理解与这种行为作斗争的意义。这种斗争的意义在于让“战争不再在人类历史中重演”。普京还表示,中国阅兵规模很大,“感到中国领导层及全体民众都非常注意保护为人民自由奋斗过的先辈们的记忆”。俄新社4日在题为“北京阅兵式给了多极世界胜利的信心”的文章中称,在阅兵式上除了中国军人外,还有包括俄罗斯等世界多个国家的军人。同时在阅兵式上,中俄两国领导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未来将是一个多极世界。

  阅兵所激发的巨大爱国热情也受到外界关注。“德国之声”在报道中说,阅兵式当天,中国社交网上红旗飘飘,许多人借此表达爱国之情。大阅兵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最热门话题,一批内地和港台明星也纷纷以晒敬礼照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纽约客》4日称,阅兵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在这方面可以说取得了巨大成功,社交媒体上的反应非常兴奋,即便是有愤青情绪的大学生也对国防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感骄傲。《纽约时报》援引一名清华大学物理专业女学生的话说,阅兵让她为祖国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这一代很幸运,出生在国家再也不会被别人欺负的好时代。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的耻辱”。

  德国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卢佩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次阅兵不仅展示中国军事实力的突飞猛进,也展示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外交的成功。特别是,阅兵激发起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网络上、社交媒体上点赞的声音一片,人们都很自豪。民众的支持才是这次阅兵的本质,是中国社会的凝聚力。▲

  ●本报驻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勇 李珍 王伟 青木 ●本报记者 马俊 卢长银 ●柳玉鹏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