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航天科工集团攻克技术难题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导弹“血管”

2016年11月21日 09:3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弹上电缆是导弹武器的“血管”,担负着导弹上信息传输的任务。如果电缆发生故障,轻则影响导弹功能,重则导致飞行试验的失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利用互联网思维攻克技术难题,打造新型导弹“血管”。

  “美国导弹防御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认真分析了‘萨德’拦截弹的研制过程,发现7次试验失败均与质量控制有关,而最大影响因素就是弹上电缆和连接器质量不过关,造成导弹输血不畅、不足,成为哑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部设计师董淑英用一个国外的真实案例来说明导弹“血管”质量的重要性。

  导弹武器是一个高科技产品,内部有许多非常精细的设备,相互之间需要高度协同与配合,才能确保导弹按照预定的程序飞行,打击目标。而内部这些设备间的信号交互关系非常复杂,需要非常可靠的电缆网来连接。通常一发导弹由五六十根电缆组成,简单的电缆有数十个信号节点,稍微复杂的电缆就有上百个甚至几百个信息交互节点。过去,绘制电缆图可是个“大工程”。为保证研制进度,需要多名设计师齐上阵,用绘图软件一点一线地绘制电缆外形图和接线图,然后手动统计,填写各种报表,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图样和报表进行人工校核、修改。通常电缆设计工作量占据了电气设计师工作量的80%左右,效率低下,且无法完全保证设计质量。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航天科工集团以弹上电缆为切入点,创新电缆设计方法,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基于互联网思维打造了电气电缆三维协同设计与制造平台,实现了电缆设计从“手动”到“自动”、从“二维”到“三维”、从“单点”到“协同”的跨越。同时,该平台还实现了电缆的电气、结构、工艺的跨专业、跨地域协同设计与制造,大幅提高了电缆设计效率及设计准确率,降低了研制成本,压缩了研制周期。

  “一次设计准确率达到100%、设计效率提升5倍、生产效率提升3倍、研制成本降低30%。不仅如此,导弹的大脑如控制系统、导弹的眼睛如导引头都在性能和效能上得到了大幅提升。”二院二部的设计师郭祎用一组“大数据”说明该平台的优势。

  新的设计与制造平台不仅仅局限于航天领域的导弹武器系统研发,二院二部主任郭大勇表示:“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电缆平台推广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设计平台,快速推进电气电缆智能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李冠礁 党若雯 蒋建科

【编辑:魏巍】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