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化演练中检验战斗力
2009年,“三只虎”在军事训练上屡屡摘金夺银,取得了16项技术革新成果,有的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连队荣誉再多、获奖再多,说明的只是‘具备能力’,而不是‘过硬能力’。”“特功五连”连长黄得展说,战斗力最终要在战场上检验。 2010年12月下旬,集团军工作组对“三只虎”进行突击检验考核,抽考40个课目,合格率达95.5%,连队受考7种营属火器,人人合格,成绩总评良好。
实战更能检验战斗力!在“跨越—2009”演习中,面对强劲对手,模拟“蓝军”的“英雄四连”官兵,灵活机动、勇敢作战,初次交手就大获全胜:破袭“红军”重要目标5个,摧毁“红军”装甲目标22个,最后直捣“红军”指挥所。
打得赢缘于官兵眼界“看得高”,而“眼界”来自于扎实的学习实践活动。这个旅引导“三只虎”把目光锁定在打赢未来战争上,坚持把查找解决问题贯穿训练全程,循着“进度服从质量,时间服从效果”的工作思路,针对军事斗争准备中查找梳理出的作战指挥、远程机动等4大类35项问题,研究制订了6个方面31项整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作战训练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由“具备能力”向“过硬能力”的跃升。
“特功五连”以复杂电磁环境下整建制试训任务为契机,对缩小场地、限制频率、增大功率等进行认真研究,构设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平台,锤炼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打赢局部战争的硬功。2009年10月,在“西部—09”战役集训实兵演习中,他们灵活机动、勇敢顽强,探索出一些新的基本战法,构建了具有部队特色的复杂电磁环境,为打得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三只虎”开赴海拔3000米的高原演练。演练还没开始,“英雄四连”就因高原缺氧出现非战斗减员。无奈,连队只好把演练场下移1000米。 高原惊醒“三只虎”,逼得3个英模连把目光投向大山。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高寒缺氧,生存不易,能否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自然界有禁区,战斗力无禁区。”“三只虎”把耐高寒、耐缺氧作为重点课题,开展全天候、全过程、全课目的高原适应性训练。
“红一连”摸索总结出“阶梯式训练法”,按海拔每升高1000米作为调整台阶逐步升高,分别在海拔3500米、4500米、5500米实行“台阶式”训练,很快在全旅推广。
“英雄四连”摸索出长跑前后憋气训练、加戴防毒面具训练、模拟负重爬山训练等6种高原适应性训练方法,总结出“循环训练、过关升级训练、饱和训练”等10多种训练方法,高原非战斗减员大幅降低。
“特功五连”针对高原射击训练因空气稀薄,武器射程普遍偏远的难题,组织训练尖子重新编写“弹道修正表”,总结出各种武器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射击规律和方法。
淬火砺剑,锻造精兵。踏访“三只虎”,记者一路感慨。初冬某日,在秦岭脚下的训练场上,“三只虎”的干部和指挥士官接受集团军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操作使用考核。从连主官到作为“末端指挥员”的指挥士官,大家视考场如战场,展示掌握使用定位系统的熟练技能。尤其是“英雄四连”班长勒吾史都,这个从大凉山飞出来的“彝家雄鹰”,其操作速度、熟练程度,令人咂舌!出人意料的是,他入伍前是个初中生,现在通过刻苦学习,已取得大专文凭。
记者在现场感慨不已:信息化装备对官兵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信息化战场上的士兵,不是无所谓的一个“棋子”,而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勒吾史都只是士兵群体中一个代表。在3个英模连队里,像他这样的官兵很多,他们一专多能,靠着平时的扎实训练,在演习演练中勇往直前、骁勇善战。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像老虎一般的战士,老虎连才能在战斗中“攻如猛虎”。
华山论剑,考场鏖兵,似乳虎啸谷,如猛虎发威!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记者透过考核这个窗口,看到“三只虎”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中的坚定步履。(来源:解放军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