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辽南大地,乍暖还寒。陆军第39集团军所属部队的训练场上,早已刀光剑影。
上午8时30分,一阵紧急集合号声骤然响起,某装甲团作战值班室发布紧急出动命令:上级命令我部迅速向某地域集结。
顿时,从机关到基层,从团长、政委到普通一兵迅速行动起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操场训练的连队立即有序组织带回,机关的参谋干事助理迅速从办公室的战备柜内取出战备物资……请领枪支、调整车辆、装载物资、编队机动。整个行动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拉动结束,清点战果,官兵们携带的武器装备和战备物资一件不差,出动时间比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
现代战争是以快吃慢,面对这场预先不通报、在外兵力不收拢、装备器材不补充的紧急拉动,团长耿大勇显得从容不迫。论及原由,他从作业包中掏出一本小册子和3张卡片递给记者:“是它给了我们底气。”
“‘一册三卡’真有这么神奇?”记者问道。耿团长解释说,“一册”是各兵种专业部队遂行应急任务时的《战备工作手册》,“三卡”是涵盖集团军所有层级的人员战备行动卡、车辆装备配载卡和物资器材储运卡。记者看到,上面标注了武器编号、乘坐车辆、具体职责、主要任务、物资携行标准等20余个项目。一个连队乃至个人带什么、带多少、谁来带,以及各战斗时节如何加、如何减、如何优等都有详细规定。
“对照手册‘按单抓药’,官兵们再也不会出现‘抓瞎’的情况。”现场考核此次紧急出动的该集团军军长张旭东介绍说。为了精细规范日常战备工作,年初以来,集团军针对实战化训练中发现的1142个细节问题,采取实地调研、实装测试、实案检验、实例分析等办法,组织领导机关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采集、验证、更新近万组战场数据,才有了现在这些纵向涵盖8个层级,横向涵盖各兵种、专业、人员、装备的“一册三卡”。
这些“战斗名片”不仅有连长版,也有单兵版、班长版等多个版本,让上至将军下至战士人人有本“明细账”。坦克一营一连六班班长刘永权将一张卡片递给记者说:“我是班长,紧急出动时,主要负责清理个人战备物资,受领任务,带领人员领取、装载装备器材和全班战备物资……”连长王亮接过话茬儿:“不仅每名战士有‘战斗名片’,就连每辆战车也有‘名片’。”
小小“战斗名片”,牵引金戈铁马。在演练现场,一营官兵全员全装集结完毕后,20余台坦克和5辆运输车疾驰而来。车子刚刚停稳,只见营长石景元根据预案,很快部署了机动行军路线,简要明确各连行动任务和要求。5分钟后,所有车辆风驰电掣向目标地域驶去。
【观训札记】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上,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关注细节才能少吃败仗,抓住细节才能赢得胜利。
细节不过硬,整体就不可能过硬;同时,细节也反映整体,有什么样的细节,就有什么样的整体。
战斗效率再“快”一步
标准化配载,重装之师健步如飞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着眼“死生之地”、求得“存亡之道”的军人来说更是如此。
集团军所属某装甲团的表现让记者眼前一亮。
一路上走、打、吃、住、藏,该团近二百台装甲装备车辆、装载数万件大小物资,虽然频繁进行战备等级转换,不断更换宿营地点、组织战斗准备,衔接却如行云流水,丝毫不显笨拙。
指着正在疾进的铁甲长龙,师长盛海鹏为记者现场解说:部队野外驻训演练,最怕“坛坛罐罐”拖后腿。如今,通过采取集约化包装、模块化分组、箱组化存放的办法,运用箱组叉车装、车载预先装、就便器材装等多种装载手段,尽量使装备战备物资随装携带,方便取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机动力和保障力。
该集团军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器材箱、装载网箱和物品架,把庞杂、零散的器材物资分门别类装箱后,放上架子即可,化零为整,轻便易行。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明确了6大类作战行动和10大类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战备物资携运行的种类、数量和层级,以及各兵种专业数百类人员携行物资标准,区分数十类武器装备分别规定配载标准,并按一装一卡要求标明数量、位置和固定方式。
部队一路演,记者一路看。在一处装载现场记者看到,机械化作业的新景观已取代了人挑肩扛的“老风景”。一辆运输车前,上百个装备物资箱等待装车,只见一辆装卸载电瓶叉车从远处开来、停下,两条铁臂一叉,10个一摞的器材箱组就被它揽入“怀”中,轻松送入运输车的“肚”中。在装甲车上,小到单兵用的自动步枪、背囊和防护器材,大到车辆自我抢修的备品附件和照明装置等,全都采用高频电容螺柱焊固定工艺,在不影响金属结构物理特性的情况下,将携运行战备物资合理固定在装备上,驻训演习该带啥不该带啥、什么物品该放在哪儿,官兵一清二楚。
“都放在箱子里,找东西方便吗?”记者请坦克五连上士马瑞明现场找出野战帐篷附件。只见小伙子“噌”地跳上车厢,十几秒钟后就取了出来。
说话间,战火又起,该团再度启程。仅用20分钟集结完毕,所有武器装备物资全部按战时装载预案和标准化配载要求装载到位。演练中面对“快速转移、远程机动、隐蔽伪装”等10多个训练内容,全团上下动如风发、应对从容。
【观训札记】
打仗不是“搬家”,上战场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带多少、怎么带,必须是一本“明白账”“精细账”。
随着部队“家当”不断增多,每到野外驻训、演练,战备物资频繁地“搬运腾挪”可不是小事。有了标准化精细化配载,才能做到一声令下,轻装上阵。
战斗程序再“简”一步
一句话命令,为战斗蓄时储能
和平与战争,往往一步之遥。要赢得未来战争的“制胜权”,必须争取比金子还珍贵的分分秒秒。
某野外训练场,某炮兵团一场实兵演练激战正酣。“前沿阵地遭‘敌’空袭,全营迅速到1号地域火力支援……”营长丛舒慧下达简短命令后,全营迅速行动起来。记者发现,以往战前动员等环节被取消,以往30分钟的应急响应如今不到8分钟便完成了。
“要想战时快敌一秒,必须战前多争一分。”某师参谋长黄庆利对此深有感触。前年该团参加上级演练,因一个营晚于预定时间10分钟才到达集结地域,导致战斗还没开始,全团就被导调组直接判负。一个营毁了一个团的教训引人深思,剖析原因:战前程序太复杂,各种会议、动员占了一大半时间。
“压缩战前时间,为战斗蓄时储能。”军长张旭东在研究精细化抓战备工作时说,只有简化作战程序,缩短命令下达时间,把最宝贵的“战争时间”用在刀刃上,部队才能快速反应、迅即能战。
简约不简单,细观战斗程序却是“精于心、简于形”。
今年以来,该集团军按照“程序最简、指挥最畅”原则,对部队战备行动方案、指挥编成、指挥指令、应急响应等进行精简细化,对各级作战会议程序进行统一规范,并按照“任务单位+任务地点+任务性质+任务时间”的模式制订了依托行动方案下达的“一句话命令”。通过优化路径、时间、力量及流程,使紧急出动时间提高了40%,组织指挥环节由原来的7个精简为3个,工作优化了7项。利用警报信号等多种方式发布指令,命令下达时间由原来的不少于35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
在某机步旅野外驻训场,一阵警报声响起后,指挥员立即下达“一句话命令”,部队迅速向疏散地域开进。“以前下达命令是搞动员,满篇都是同志们要怎么样。如今才是要打仗,迅捷、快速、精准,字字直指中心,一点不啰嗦。”通信连下士吕楠这样说道。
精细化战备抓建是个坐标系,纵向是跨越,横向则是夯实,越是向更高处跨越,越需要坚实的基础。如今,集团军追求的“精细抓准备,常态高戒备”理念,已转化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高炮阵地,长剑蓄势待发;装备车场,战车水满油足;战备库房,物资一应俱全;官兵宿舍,行囊朝夕相伴……官兵们信心十足地把这样的标语写在每个营区最显眼的地方: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够打仗,随时能打胜仗!(来源:解放军画报 摄影并撰文/记者 柳 军 孙 阳 特约记者 盖旭辉 谭长俊 通讯员 刘建军 陈哓兵)
点击进入中新网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