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摩尔沟,在烈日的炙烤下,变得滚烫而难以征服。独特的岩化沟地貌、遍地的岩石碎砾和陡峭的悬崖绝壁,最终让乌海摩尔沟成为了武警内蒙古总队军事训练比武巅峰对决的战场。
设置在摩尔沟的比武竞赛是本次比武中强度最大的课目,也是武警内蒙古总队在充分借鉴约旦国际特种兵比武基础上的又一次实战化探索。总队训练处王锐处长介绍说,之所以选择这样复杂艰险的比武场地,就是要在极端陌生的环境下,锻炼摔打部队,检验和巩固军事训练实战化成果。摩尔沟比武课目,分为机关业务组和特勤排战斗小组两个部分。机关业务组轻武器越野射击需要参赛人员在7.2公里的越野跑进过程中,完成手枪快速精度射击、自动步枪应急射击、狙击步枪协作射击和防爆弹投掷;特勤排战斗小组需要在10.1公里的沙漠山地越野中,完成按图行进、5公里武装奔袭、手枪更换弹匣射击、自动步枪突入识别射击、山地攀登、扛圆木行军和狙击步枪对劫持人质隐显靶射击7个课目。这两个课目的共同点就是要锻炼官兵在高强度和大体力消耗下的作战能力,不同点是一个偏重机关干部的体能技能,一个偏重特战队员的意志对抗。同时,为了维护比武的公平性,比赛开始前任何人不得事先进入场地试训,包括承办活动的乌海支队。
28日10时30分,当一支队副参谋长陈良海带着3名机关业务比武队员站在越野射击课目起跑线上时,摩尔沟的地表温度已高达50摄氏度,负重8.7公斤的比武队员还未出发,便已是大汗淋漓。2公里的山地越野结束后,便迅速进入手枪快速精度射击环节。随着几声清脆的枪声,4号靶张欣然的成绩被一一报出“3个10环,6个9环,1个8环。”看着还算不错的射击成绩,张欣然并没有露出欣喜的笑容。他告诉记者,很多像他一样的射手平时10发子弹的射击成绩都在97环左右,但因比赛心情太过紧张、心跳难以控制、动作变形扭曲,最终打出的成绩只能差强人意。
“调整1分钟后,你有80秒钟的时间完成手中武器的分解结合,如果80秒内不能完成,将取消射击资格。”担任裁判的训练基地教员姚军宣布比赛规则。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刚刚奔袭了2.5公里的阿拉善盟支队副参谋长王慧成娴熟地安装着手中武器,突然复进机卡住了,任凭他怎么努力也按不进去……“停,3号靶位成绩为零,请起立,退出射击位置。”随着裁判员无情的宣判,王慧成只能遗憾地进入到下一个课目。跑进的过程中,他积极调整着自己的状态。最终,王慧成凭借着过硬的心理调控能力在狙击步枪射击中一枪毙敌,打出了一个 9环的高分。事后,王慧成感慨地说,这次比武太有意义了,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也很深刻,只有自己亲自参与了,才能知道将来怎么抓真正的实战化训练。
山地接力攀登课目中,乌兰察布支队特战排长何茂奎面对近50米高的大陡坡毫无惧色,主动和特战班长刘维硕承担起了第一棒和最后一棒。这两棒一个需要将攀登绳挂上山顶,一个需要将绳索盘好带回起点,这对于负重10多公斤已经连续奔袭了8公里的官兵来讲,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下山后,他气喘吁吁地告诉记者,越是在体能消耗较大、意念接近崩溃的时候,指挥员越是要身体力行、冲锋在前,用榜样力量带动感召大家。
山脚下,阿拉善盟支队5名特战队员在排长韩旭“1、2,1、2……”的号子声中,将400斤重的原木扛上了肩头,向150米的折返点跑去。由于木头太重,他们每走一段就要调整变换一次位置。刚到终点,就看到阿拉善盟支队下士狙击手张龙一马当先冲了出去。原来,他要为最后一个课目狙击步枪对劫持人质隐显靶射击争取更多的调整时间。喘息,喘息,突然他变得十分平静,像戈壁滩上的石头纹丝不动。“砰”的一声,百米外的目标被击中,他以一个完美的十环结束了最后一个比武环节。几位队友听到报靶后相拥而泣。
每当有队伍冲过终点,负责医疗救助的同志们就要忙碌一阵子。他们告诉记者,今天共用去6盒创可贴和5包纱布,大多都用于包扎比武队员因长途奔袭在崎岖的山地上而磨破的脚掌。几乎每支队伍到达终点后,都会有1到2名同志因为缺水而发生腿脚抽筋的现象。但无论是多么剧烈的伤痛,都不能阻挡勇士们冲锋的步伐。
内蒙古总队马建海司令员告诉记者,比武是流汗的实战,实战是流血的比武,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对手更快、更强,你根本就没有开枪的机会。这就是实战,它不会同情弱者的眼泪,但会敬重强者的汗水。(高伟、张海华)